晨曦微微透过窗帘缝隙,落在林悠然的睫毛上。
她睁开双眼,昨夜的奇异梦境仿佛还在脑海徘徊。
梦里,她仿佛化身为一束星光,游走于人群之间,感受着他们的悲喜、痛苦与渴望。
醒来后,这种感觉并未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强烈。
林悠然揉了揉太阳穴,试图驱散那些萦绕心头的莫名情绪。
她起身走向浴室,清冷的水流划过她的掌心,带来一丝清醒。
镜子里映出她略显疲惫的面容,昨夜的异常并未留下任何痕迹,仿佛一切都只是幻觉。
但当她走进厨房,母亲正在准备早餐时,她突然感觉到一阵无法言喻的沉重。
那不是自己的情绪——悠然确定,她今天并不忧愁。
她看向母亲,发现母亲的眉头微皱,动作间透露着一丝焦虑。
悠然恍惚间仿佛听见母亲心底的叹息,关于家里生计的担忧、父亲工作上的压力、对女儿未来的迷惘。
那些情绪如潮水般涌向悠然,几乎要将她淹没。
“悠然,怎么了?
不舒服吗?”
母亲察觉到她的异样,关切地问。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
悠然勉强笑了笑,不敢告诉母亲自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感知。
早餐时,父亲也加入了。
悠然感受到他身上有着另一种不同的情绪——失落、疲惫,以及一丝难以察觉的期待。
他们的言语平淡,却在悠然眼里变得无比深刻。
她甚至能感觉到父亲右肩隐隐作痛,那种钝钝的疼痛仿佛也蔓延到自己身上。
悠然不由得皱起眉头,手悄悄摸了摸肩膀。
“悠然,你今天要去图书馆吗?”
父亲问。
“嗯,下午有小组讨论。”
悠然答道,心里却开始害怕起即将到来的社交场合。
她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更多的情绪和痛苦。
吃过饭后,悠然背起书包出了门。
初夏的校园,阳光明亮,树影斑驳。
她一路走向图书馆,途中遇到几个同学。
每经过一人,她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情绪波动——有的欣喜,有的焦虑,有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那些情绪像空气一样环绕在她身边,甚至有几个同学的膝盖或手腕隐隐作痛,悠然也能感受到那种疼痛。
她开始变得不安。
原本只是自己的情感和身体,如今却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他人的感受。
她试图屏蔽,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每一次接触、每一次目光交汇,都会带来新的涟漪。
图书馆内安静而深邃。
悠然坐在窗边,翻开书本,试图专注于经济学的理论,但那些字句在她脑海里变得模糊。
她能感受到同桌男孩的紧张和自卑,另一个女孩的焦虑和不安,还有远处管理员的疲惫。
每一种情绪都像针一样扎在她心头,让她无法平静。
她合上书本,轻轻呼吸,试图用冥想的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就在这时,一群同学走进图书馆,带来一阵喧闹。
悠然的头痛又开始加剧。
她忍不住低头,把额头抵在桌面上。
“怎么了?
不舒服吗?”
同桌的男孩关切地问。
悠然抬头,看着男孩的眼睛。
她能感觉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自卑,那种渴望被理解,却又害怕被拒绝的情绪。
她本能地想安慰对方,但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突然意识到,这种能力让她无法再以平常心面对每一个人,因为她己经不再只是自己。
“没事,可能是昨晚没睡好。”
悠然敷衍地笑了笑,内心却越发焦虑。
小组讨论开始时,悠然的困扰达到顶峰。
每个人的发言都带着情绪波动,有人信心十足,有人紧张不安,有人暗自沮丧。
悠然仿佛成了一个情感收集器,在众人的讨论中被冲击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她甚至能感受到某个组员的手指关节隐隐作痛,还有另一人的胃部不适,如同自己亲身经历。
讨论结束后,她几乎是逃离了图书馆。
她走到校园的湖边,坐在长椅上,闭上双眼。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在心里问自己。
湖面微风轻拂,水面泛起涟漪。
悠然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却发现那些情绪和痛苦依旧在身体里回响。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又或者仅仅是压力太大。
她试图回忆最近是否有什么异常,除了昨夜的梦境,一切都很正常。
但那梦境似乎是某种预兆,让她获得了一种超乎常人的能力。
悠然开始害怕。
她害怕自己会被这些情绪吞噬,害怕自己再也无法独立地思考和生活。
她甚至不敢回家,不敢面对父母的忧愁和痛苦。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安慰自己的话:“如果你觉得痛,就把它想象成一阵风,让它吹过你的心田,然后慢慢消散。”
悠然深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那些情绪如风般流过自己,不再停留。
她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周围的气息。
渐渐地,她发现自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那些外来的情绪和痛苦也开始变得模糊,仿佛离她渐行渐远。
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或许她可以掌控这份能力,而不是被它所驱使。
这是一种新的感知,一种全新的世界。
她既害怕,又隐隐有些期待。
她开始想象,如果能够理解每个人的情感和痛苦,或许自己能帮助他们,或许能成为那束照亮黑暗的星光。
但现在,她只希望自己能适应这种能力,学会与之共处。
傍晚时分,校园里灯光点点。
悠然回望湖面,星光己悄然升起。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的命运己经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