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会宣布年终奖统一发1000元,我当场录视频发到劳动局网站。
老板在办公室摔杯子:“哪个法盲干的?这是恶意报复!” 三天后劳动监察上门,
财务总监抱出五年账本:“随便查!” 我默默转发《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到公司群。
第二天公司贴出通告:奖励举报者三万元。 我笑着走进老板办公室:“您猜怎么着?
我又学了《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他脸色突然惨白。
---恒亚科技的年度表彰大会,与其说是庆典,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催眠仪式。
硕大的LED屏幕滚动着“砥砺前行,共铸辉煌”的金色标语,刺得人眼睛发酸。
空调暖风开得十足,混着前排领导桌上果盘散发出的、过于甜腻的香气,
以及数百号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酝酿出一种昏昏欲睡的粘稠空气。
音响里流淌着某位流行天后的励志金曲,音量恰到好处地盖过了台下窃窃私语的底噪。
沈月坐在中后排靠过道的位置,指尖冰凉。她微微侧头,
视线掠过一排排或低头刷手机、或强打精神望向舞台的同事,
能清晰地看到许多人脸上那层精心涂抹的粉底,也遮不住的疲惫和眼底的青黑。过去这一年,
“996福报”不过是入门级,
为了那个据说能改变部门命运、甚至能让公司在行业里再上一个台阶的“启明”项目,
他们技术三部熬过的通宵,吃过的泡面,消耗掉的***,
摞起来大概能填平公司楼下那个景观水池。她下意识摸了摸放在腿上的包,
硬质的触感透过皮革传来。那里面,安静地躺着一份刚刚拿到手的、崭新的不动产登记证明。
为了这套城市边缘、需要摇号才抢到的小两居,她几乎掏空了父母半辈子的积蓄,
再加上她自己工作几年省吃俭用存下的所有钱,才勉强凑够了首付。未来三十年,
每个月八千多的房贷,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膀上。年终奖,
这笔对她、对在场绝大多数人而言至关重要的预期收入,是维系这脆弱平衡的关键一环。
去年,她作为新人还拿了三个月工资。今年,她是“启明”项目的核心骨干之一。
主持人在台上用激动得有些变调的声音,念着冗长的开场白和公司年度“十大佳绩”。
沈月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她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在适当的节点,机械地抬起手,
拍出符合要求的掌声。终于,流程推进到了那个牵动所有人神经的环节。人力资源总监钱伟,
一个常年将“狼性文化”和“感恩之心”挂在嘴边的中年男人,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了台。
他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脸上堆砌着一种混合了悲悯与施舍的笑容。“各位亲爱的伙伴们!
”声音透过音响放大,带着一种虚伪的共振,“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外部环境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在以张总为核心的管理层英明领导下,
在全体恒亚人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下,我们依然乘风破浪,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标准的套话,台下反应寥寥。钱伟话锋一转,
语气变得更为“沉痛”:“公司理解大家一年的辛苦付出,也深知各位对年终奖的期待。
管理层经过反复斟酌、慎重考虑,充分平衡了公司长远发展与员工即时回报之间的关系,
最终,顶住巨大的经营压力,决定……”他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胃口,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连之前一直响个不停的微信提示音都消失了。沈月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钱伟脸上那种施舍般的笑容再次放大,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慷慨:“决定,
向每一位与公司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的伙伴,发放一千元的特别激励金!
以此感谢大家这一年的辛勤汗水!希望各位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轰——”不是掌声,是某种无形的、凝聚的东西瞬间破碎的声音。一千块?
沈月感觉自己像是被什么东西迎面重击了一下,耳朵里嗡嗡作响。
台上钱伟那张油光满面的脸,在LED屏幕的强光下显得有些扭曲变形。
她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老板张绍华,
那个微微发福、梳着油亮背头的中年男人,正姿态闲适地靠在椅背上,
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仿佛掌控一切的满意微笑。荒谬。一股冰冷的、尖锐的荒谬感,
像一根针,猝不及防地刺破了她连日来积压的焦虑、疲惫和那点可怜的期待。
周围死寂了几秒钟后,开始响起压抑不住的骚动。有人倒抽冷气,有人低声咒骂,
更多的人是一脸不敢置信的茫然。一千块?在这个一线城市,够干什么?一顿像样点的聚餐?
还是半个月的通勤费?对于背负着沉重房贷,
指望着这笔钱来支付接下来几个月按揭的沈月来说,这甚至不是杯水车薪,
这简直是一种侮辱。她看到前排一个新来的实习生,肩膀在微微抖动,不知道是不是在哭。
她看到旁边工位的老李,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老婆刚失业的中年男人,
脸色瞬间灰败下去,眼神空洞地望着舞台,像一尊瞬间失去所有色彩的雕塑。而台上,
钱伟还在唾沫横飞地强调着这一千元的“深厚情谊”与“激励意义”,
强调着公司面临的“暂时困难”和“光明前景”。沈月放在膝盖上的手,慢慢攥紧了。
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带来一丝刺痛,反而让她混乱沸腾的脑子清醒了一点。
她面无表情地拿出手机,解锁,点开录像功能。红色的录制按钮亮起。她将手机微微抬起,
镜头稳稳地对准了台上那个仍在进行***表演的人力总监,
以及台下第一排那位嘴角含笑的老板。钱伟的声音,连同台下那片死寂中压抑着的骚动,
被清晰地收录了进去。“……希望大家怀抱感恩之心,将公司的这份厚爱,
转化为新一年前进的动力!”录像停止。沈月低下头,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快速滑动。
找到本地劳动监察大队的官方网站,点开投诉举报入口。上传视频,填写基本信息,
在举报内容一栏,她言简意赅地打下一行字:“恒亚科技公司,
涉嫌违反《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关于年终奖发放相关规定,未依法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没有犹豫,点击,发送。屏幕上跳出“提交成功”的绿色提示。
她按熄屏幕,将手机收回包里,动作流畅而平静。做完这一切,她甚至有余暇抬起头,
再次望向舞台。钱伟已经结束了发言,正带头鼓掌,可惜应者寥寥,掌声稀疏落落,
像几声零星的耳光,尴尬地回荡在会场里。表彰大会就在这种诡异而沉闷的气氛中草草收场。
人们沉默地起身,沉默地离场,没有人交谈,但一种无声的愤怒和失望,像浓稠的雾霾,
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沈月随着人流往外走,
能清晰地感受到身边那种压抑的、几乎要爆开的情绪。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
接下来的两天,公司表面波澜不惊,底下却暗流汹涌。举报的效应在悄然发酵。
先是部门经理被叫去开会,回来后面色凝重,含糊地传达“公司政策有其考量,
大家不要听信谣言,安心工作”。然后是各种小道消息在私密的微信群、钉钉群里疯狂传播。
“听说了吗?劳动局要来查账了!”“老板在办公室大发雷霆,摔了杯子!
骂是哪个法盲在恶意报复公司!”“财务部那边通宵亮着灯,
据说在紧急整理账目……”“查?让他们查!公司肯定早有准备!”沈月看着这些消息,
不动声色。她照常上班,完成分内的工作,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只是在午休时间,
她再次拿出手机,点开公司那个平日里主要用于发布通知、布置任务的五百人大群。
群里此刻异常安静,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她找到收藏夹里的一个链接,
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详细解读页面。
法条清晰地写着:“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她想了想,
没有直接粘贴法条原文,而是选择转发了一篇权威媒体发布的、标题为《年终奖是否必须发?
发放标准是什么?详解〈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的文章。指尖轻点,发送。
文章链接带着一个醒目的标题,突兀地出现在了那片死寂的公司大群里。一秒,两秒,
三秒……仿佛往滚沸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谁发的?”“牛逼!”“这是直接对线了?”“法条都搬出来了!
”无数潜水的员工被炸了出来,表情包、惊叹号、简短有力的评论瞬间刷屏。
虽然没人公开表示支持,但那汹涌的暗流和几乎要溢出屏幕的激动情绪,说明了一切。
沈月没有再看后续的爆炸性讨论,她按熄了屏幕,将手机放在一边,端起桌上的水杯,
喝了一口已经微凉的水。她知道,火已经点着了。第三天下午,
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果然准时出现在了恒亚科技。两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表情严肃,
公事公办。老板张绍华亲自出面接待,脸上是精心调整过的、混合着谦逊与委屈的表情。
财务总监则指挥着几个下属,
吭哧吭哧地搬来了足足五大箱、覆盖过去五个年度的财务账本和凭证,
“哐当”一声放在会议室的地板上,激起一片灰尘。财务总监扶了扶眼镜,
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挑衅的镇定:“领导,这是我们公司近五年所有的财务资料,
绝对真实、完整,欢迎随时核查!我们恒亚科技,一向是合法经营,诚信纳税的模范企业!
”他话语里的底气,似乎感染了张绍华。张老板也适时地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唉,
我们理解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愿意积极配合。只是……最近公司确实遇到一些困难,
可能个别员工不理解,产生了一些误会,甚至采取了过激行为……给政府添麻烦了,
实在抱歉。”他试图将话题引向“员工误解”和“恶意举报”。
一名年长些的监察人员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翻开最上面的一本账册,开始例行询问。
另一名年轻些的,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办公室的环境,
以及那些看似忙碌、实则都在暗中关注这边动静的员工们。核查工作,
在一种表面客气、内里紧绷的气氛中开始了。没有人注意到,办公区角落里,
沈月正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
同事偷偷发来的、关于监察人员到场和财务总监“豪气”展示账本的小视频。
她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冷冽的弧度。查账?
她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通过查账立刻抓住什么把柄。公司敢这么明目张胆,
财务上大概率早就做了准备,至少表面上是经得起查的。她举报的目的,本就不在于此。
她要的,是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的威慑,是这阵吹皱一池死水的风,
是把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铁幕,撕开一道口子。次日上午,一则加盖了公司鲜红公章的通告,
贴在了办公区的各个公告栏上,同时通过OA系统发送到了每一位员工的邮箱。
通告行文一如既往的冠冕堂皇,
先是重申了公司面临的“阶段性困难”和对员工“感受”的“理解”,接着话锋一转,
强调公司“始终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鼓励员工通过合理渠道反映诉求”。最后,
是那条石破天惊的决定:“……为彰显公司开放、诚信的管理理念,
及对员工监督的欢迎态度,经管理层研究决定,
特对此次‘实名’向劳动监察部门提出‘宝贵意见’的员工身份信息已获知,
给予人民币三万元的特别奖励,
以表彰其维护合法权益的‘勇气’和对公司规范管理的‘促进’。奖金即日发放。
”通告一出,整个公司彻底沸腾了!举报者,奖励三万?这操作简直匪夷所思!是真心悔改?
还是高级的嘲讽?或者是某种引蛇出洞的陷阱?人们议论纷纷,
猜测着那个神秘的“举报者”到底是谁,
又会如何应对这三万块的“封口费”或者说“钓鱼饵”。沈月站在公告栏前,
看着那白纸黑字加红章的通告,特别是“身份信息已获知”那几个字,她轻轻笑出了声。
果然。公司通过某些途径,查到了劳动局那边留下的投诉人信息。这三万块,是糖衣炮弹,
也是警告,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羞辱——看,你折腾一圈,不就为了点钱吗?现在给你,
拿着钱,闭嘴。她伸出手,用指尖轻轻拂过通告上那个冰冷的玻璃框,然后转身,
没有回自己的工位,而是径直走向了走廊尽头,那间最大、最气派的办公室。
老板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她抬手,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请进。”里面传来张绍华的声音,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或许还有一丝预料之中的得意?沈月推门而入。宽大的办公桌后,
张绍华抬起头。当他看清进来的是沈月时,脸上那一丝公式化的笑容瞬间凝固,
随即眼神变得锐利起来,里面充满了审视、疑惑,还有一丝隐隐的不安。他大概没料到,
这个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女程序员,会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主动走进他的办公室。沈月反手,轻轻带上了房门,
隔绝了外面办公区所有或明或暗投来的视线。她走到那张宽大的实木办公桌前,没有坐下,
只是站在那里,目光平静地迎上张绍华审视的视线。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昂贵的雪茄和真皮家具混合的气味。“张总。”沈月开口,声音不大,
却清晰稳定,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通告我看到了。”她顿了顿,
脸上绽开一个毫无温度的微笑,那双平时总是低垂着、盯着代码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
“您猜怎么着?”她的语气甚至带着一点轻松和调侃,仿佛在谈论天气。
“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我这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