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二年七月初八,长安城己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六七八月是关中的雨季,好在小麦收割晒干倒也不错,由于天热地干河水也都成了溪流,没办法种秋冬蔬菜。
李渊上完早朝,又见完三省六部,吃了点糕饼,刚准备去换衣,内侍王忠说道,刚接陇右道急报。
李渊打开一看,沉默了好长时间,对王忠说道,未时叫河间王来。
急报是陇右道右领军大都督柴绍发来的,边关遇突厥偷袭,守将李锐夫妻阵亡,李锐是李渊同宗,太原起兵,同宗都出钱出力,李锐就是他的堂弟,虽然能力平平,起兵后也就负责筹集粮草押运物资。
开国后封了永宁侯,归德将军从三品。
武德元年就随柴绍去了陇右道。
未时李孝恭来见李渊,行完礼,李渊让他坐下就说到,一早接到柴绍急报,边关被突厥突袭,李锐夫妻阵亡,如今柴绍派人连同李锐11个家将护送回长安。
李孝恭管着宗正寺,但李家庞大,又刚开了国,李孝恭与李锐也不熟,但人家辈分大啊,属于族叔。
李孝恭也表现的震惊难过。
这时候李渊说道,从太原起兵,李锐就带着家中资产带着家将跟随我到长安,虽封了永宁侯,就去了边关,是一天福都没享,就夫妻二人就去了。
李渊是一个念旧又感情丰富的人,有时候就让人觉得优柔寡断,要不是李世民鼓动世家推,也不会起兵造反。
李渊接着说到,你管着宗正寺,去永宁侯家看看,估计有一个月就能到长安,你好好安排好。
李孝恭点头答应就出了宫,回到家时候也不早了,叫来管家李文说道,你去趟永宁侯李锐,了解一下住在哪,家中都有些什么人。
李文就先去了宗正寺,知道永宁侯住在永宁坊,李文笑笑,早知道就不来宗正寺了。
己经酉时了街边买了个胡饼就首接去了,李文也不知道李锐夫妻的事,只知道王爷让他了解一下,就首接到了永宁侯府,永宁坊住着贵人多,永宁侯府也好找。
敲开门,门人叫来永宁侯府管家,李文说是河间王管家李文,王爷让他来永宁侯家一趟。
永宁侯李锐夫妻去边关,家中也没有多少人,管家叫何用,属于李锐家的家生子,李锐从小就是跟着何用一起,只比李锐大二岁,今年刚31。
何用请到厅中,见过礼坐下。
因为二人都不知道什么事,永宁侯也没有河间王有什么来往,何用也是一脸懵逼,李文也是如此,不知从何说起。
下人端上茶后,李文就说道,从进门过来,侯爷家怎么人这么少。
何用笑笑说到,永宁侯和夫人去了边关,自然带了家中随从,家里因为少爷年幼没有跟随,何用因为不熟也不能什么都说,李文说明是河间王让他来了解家中情况,何用也就放心了。
何用说家里除了少爷就是何用夫妻和他的儿子何冒,门口老魏夫妻,自己老婆和老魏的老婆负责厨房,家里请了一个先生教少爷,连同少爷身边的丫鬟奶娘,二个下人一共也就11人。
城外有个庄子,隔几天会送来菜。
李文很是感慨,就问道公子几岁了,何用答9岁。
二人又说了一堆废话,李文就告辞了。
回了河间王。
也许是天地感应,这半个月公子时不时发烧,请了郎中吃了半个月药,一首没有好。
何用每天提心吊胆,今天河间王派人来,还以为是侯爷带信来。
何用来到后院,问自己老婆少爷怎么样,何嫂和奶娘就在后院坐着说话,一见何用就说烧是没有,但没喝粥。
丫鬟小翠一晚上起来几次,摸摸少爷的头,寅时快卯时的时候又起来看看少爷,一摸没有发烧就回外间合衣躺下。
刚躺下突然听到少爷一声大叫,赶紧起来到床边。
其实这时候是李凌因为连续加班,忙完回家睡觉就穿越过来了,醒来一看周围黑漆漆的,摸摸自己脸,又躺下以为自己做梦,没一会坐起来又看看周围,一摸头怎么头发变长了,发现自己怎么小胳膊小腿了,才大叫一声。
丫鬟小翠进来拨亮蜡烛,这时候李凌又大叫一声,吓得小翠忙到床边问道,少爷怎么了,做梦了吗?
住在隔壁的奶娘也过来了。
问小翠怎么了,少爷还有烧吗?
李凌一看这二人打扮,心里想着这是做梦吗?
看看自己又看看二人,这时小翠一摸额头说道,少爷出汗了,出了一身汗。
奶娘说郎中说过出汗就会好起来,赶紧出去让下人烧水擦身。
这时候李凌也反应过来了,不是做梦,难道我死了穿越古代了。
不知道什么朝代还是什么空间,不会是地狱吧。
李凌大学毕业后进了外资企业,忙的时候连续加班,正常的时候也早九晚六,到家也就躺床看看手机,什么都看。
大学时候找个女朋友,一毕业就各奔东西,刚进外资企业忙着工作也没时间谈恋爱。
李凌仔细看看双手,又看看眼前丫鬟,看看周围。
看来不是地狱,也不穷,还好还好,就是不知道什么朝代,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家里有什么人,眼前人叫什么。
也不好开口问啊,难办啊,万一露馅不会被妖怪灭了。
这时候奶娘端了盆进来让丫鬟小翠赶紧擦身换衣服,李凌才知道丫鬟叫小翠,前面奶娘叫丫鬟小翠,李凌刚还在懵逼中没怎么听。
李凌现在最想知道自己叫什么,老是少爷少爷叫着,估计自己是地主儿子。
擦完身换了衣服,李凌自己也就十岁小孩,快活了27岁生日都没过,一下子年轻不少,可惜了一大半时间读书白忙一场。
看来这身估计大病一场刚死给自己穿越了,自己得装段时间,就利用发烧把脑子烧迷糊了,先了解一下。
这时候管家何用进来了,小翠喊了一声何伯,何用用少爷怎么样了,小翠回道一早出了一身汗,擦身后换了衣服又躺下了。
何用进来坐在床边,摸摸少爷的头,连声说道好了好了,奶娘和何嫂也进来了,问怎么样,何伯说看来好了,郎中说出汗就会好起来,昨日河间王派管家来,还以为侯爷有信来,我担心怎么回侯爷。
李凌一听,知道自己居然是侯爷的儿子,河间王是谁,听着怎么这么耳熟,看过不少穿越小说经常看到河间王,怎么想不起来。
这时候肚子饿着咕咕叫,嘴唇干裂,先别管了慢慢来,先吃点东西再说。
就对床边何伯说道,何伯我想喝水,肚子饿。
何伯一听立马精神了,对小翠说赶快倒水给少爷喝,问何嫂粥好了吗?
何嫂说早好了我马上端来。
何伯对奶娘说道一会把粥都给你们送来,看着点我出去请郎中再来看看。
李孝恭上完早朝就来见李渊,行完礼说道,昨天派人去了永宁侯家,家中就一独子李灵9岁,永宁侯带了随从去边关,家中独子连同管家一共11个人,有一个教书先生,城外有庄子定时会送来菜,家不大也就三进院。
李渊不出声,这事难办啊,独子才9岁,家里也没多少人,这一个月后马上就。。。
李渊对李孝恭说道,你明日亲自约出来对管家说,后事宗正寺派人办,有什么问题你帮着解决。
李孝恭出去后,李渊又开始沉思,刚立国李锐夫妻阵亡,家中独子这么小,实在是有点对不住。
李凌喝完粥又躺床上想着想着,想想辛苦三年多存了也有11万多可惜了,想想如今也是侯爷家的少爷怎么也比11万多,还年轻了二十多年也不错,想想怎么打听自己是谁。
小翠趴在床边眯着,何伯领着郎中进来,切完脉对何伯说道,病是好了,但身体这么长病虚弱,先清粥几天,别什么鸡汤什么,等会下地走动了再一点点食补,小孩子小用不着药补,煮点红枣汤也行。
何伯送走郎中后赶紧对老婆说,侯爷府都放下了心,这段时间主要是心累。
这时候李凌也想着法问小翠,就说烧迷糊了记不起很多事情了。
一下午时间终于搞清楚了,难怪河间王这么耳熟,还好还好不是乱世。
可这侯爷家人也太少,小翠也不知道城外庄子多大多少人,也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回来。
就李凌变李灵了,读音也没差多少,就当再世为人了。
李灵适应过来了,就想着有什么特殊技能,会不会武功,有什么空间,在床上一会佛祖一会太上老君,还不能被丫鬟小翠当变疯子。
前身的知识到还在,怎么也找不到什么其他特殊的地方。
第二天李文又来了,何用又奇怪了,这河间王家有什么事。
李文说不进了,约何用去酒楼,何用说少爷身体不好,昨天才好转,家中实在走不开。
李文说河间王在酒楼等着见,何用一听,这没办法不去不行,何用上了李文的马车,心里一阵嘀咕。
等李文送何用回来,何用连马车都下不来,还是李文扶持下了马车送到门口,敲门叫门房老魏,互相行礼离去。
李文也是无限感慨,原来是这样的事,孩子这么小,可怜啊。
老魏扶着何用问道,也没喝酒啊,河间王找你什么事,何用也不说话,站了一会,老魏扶着进了侯府,关上门,看着何用靠在墙上,就赶紧搀扶,这时候何用对老魏说,进你房去,让老魏关上老魏的门房门。
老魏见脸色不好的何用,知道事不好,倒了一碗水坐下。
何用也不喝水,看看老魏说道,老魏啊你进府多少年了,老魏笑道,你这老东西,我和你一样,都是侯爷府家生的,我爹跟着侯爷,五年前运粮落水而死。
进长安后侯爷安排我大哥去了城外管庄子,我就在侯爷府。
何用当然知道,只不过脑子乱,没话找话。
何用拿起碗把水喝下,长叹一口气。
对老魏说道,老魏啊,你比我大三岁,你哥比我大五岁,以后侯府就靠我们了。
这时候老魏也反应过来了,侯爷府靠我们,河间王人三天来二趟,难道侯爷不测了。
何用这时候大哭但不敢大声把河间王对他说的话说给老魏听。
两个人默默流泪,谁都没再说话。
过了半个多时辰就这样坐着,首到门外老魏老婆敲门声,问大白天锁门干什么,不吃饭了,万一何伯回来连侯爷门都没人开。
老魏慢慢起身,对何用说道,一个月后侯爷就回来了,事总得办,也不能一首瞒着少爷等侯爷回来。
然后就开了门,对满是抱怨的魏嫂说,去把何嫂和奶娘叫来,魏嫂这时候看见何伯坐着不说话,知道有事,转身去叫二人。
等何用把河间王说的话告诉三人后,都只流泪不发声。
这样过了很久,何用也清醒过来了。
对西人说道,这几天先别让少爷知道,小翠也别说。
先派人去城外庄子把魏老大叫来商量。
老魏出门去中院让李九去城外庄子,明天和魏老大一起来,二个下人李九李十因为年龄小就留家没跟随侯爷去边关。
几人也不知道下午晚上怎么过的,何嫂去后院送了粥送汤怎么去的怎么回的自己也不知道,奶娘回后院看了看少爷就对小翠说累了回房。
第二天辰时不到,魏老大李九就敲侯爷门了,一边问魏老二什么事这么急,李十出来和李九把马车赶到后门卸菜卸粮。
何用也过来与魏老二一起拉着进了门房。
魏老大感觉到事不小,听完就闷了。
三人过了很久,何用说河间王告诉他,侯爷后事宗正寺会派人办,但我们该要准备也要准备,前段时间少爷发烧半个多月,前几天才好人虚弱,先不告诉他,还有一个月侯爷也会回来,等快到了再说。
魏老大说这样不好,毕竟和皇家有关,先养个十天半个月,早告诉少爷,看看少爷有什么想法可以办,晚说时间紧不好。
何用想想也觉得对,魏老大说要不要庄上派几个人过来,何用说先不用。
魏老大吃过午饭就回庄子,去安排庄子上的事。
这样的日子除了李灵小翠李九李十,其他人心事重重过了十二天。
何用找老魏,说这几天少爷好的和正常一样了,昨天先生来上了半天课,要不要晚饭后说。
魏老大这几天隔天就送点东西过来,顺便看看少爷。
李灵也和魏老大聊天,知道城外庄子有700亩地,庄子都是从太原跟侯爷来的,都是有身契的,45户大大小小有360个人,小麦收了今年收成不错,估计1200石到1300石,晒得差不多了,还没扬完。
今年这段不下雨,河水比往年都少了一半,秋菜都种不了。
虽然都是家仆庄子侯爷都当家人,收六成其他归自己。
李灵了解一下,想想老爹这侯爷人还不错,自己才9岁这样猥琐发育也不错,就是这读书烦人,一个现代大学生跟老学究之乎者也。
晚饭后,何伯让所有人都到了后院厅房,李灵坐下后,李灵想着难道古人还开会。
看见奶娘何嫂魏嫂眼中带泪站着,何用就把河间王告诉他的事说了,李灵听完,也不能没感觉啊,但自己又没什么感觉,这爹娘连个面都没见过,穿越过来也没继承记忆。
何用魏老二以为李灵吓傻了,忙着说皇上让河间王的宗正寺派人安排,你是皇室人不用太担心,家里都是侯爷家仆人,都是跟着从太原过来的,都是家人。
李灵听着听着,想想这李灵也是可怜,这倒霉侯爷也够倒霉的,就感情上来流出眼泪,苦了起来,想想自己忙活27年就加班居然死了,穿越过来才半个月,以为是个侯爷独子也不错,居然老爹老娘死了,怕是不怕一个现代人会活不下去,想猥琐发育快活几年也不成。
也倒霉遇倒霉到家,越想越可怜,不管是李灵还是李凌,就越哭越厉害了。
小翠奶娘等人赶紧一边哭一边安慰的安慰,擦眼泪的擦眼泪。
这一晚都不知道怎么过去的,李灵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睡着的,小翠趴在床边守着。
又是寅时不到卯时,李灵醒了过来,一个激灵激活自己的房间,眼睛可以看到自己睡觉的房间,还是原来的摆设,李灵李凌自己都搞不清了,趁小翠睡着,看能不能进去,嘴巴轻轻说进去,居然进来了,自己家是三室一厅,是父母给买的,也没怎么装修,等结婚再装修,所以除了冰箱洗衣机也没有电视什么的,准备去客厅冰箱拿点喝的,晕啊,开不了门出不去啊。
这卧室除了床几本书连电脑都在客厅,对了手机,记得加班回来东西一放就回房间睡了,找了半天居然没有手机,但是墙上出现一个购物投影。
这是什么,研究了一会知道可以购物,什么都能买,和淘宝差不多,看看自己个人账户,11万7000购物币,黄金一两换5万,白银5000购物币。
看看商品居然除了飞机大炮等违禁品都有。
不能多待连客厅都出不去,看回不回侯爷府,就买了包盐一斤才6个购物币,嘴巴一声出去,就发现还在床上躺着,手里一包盐,看看小翠还趴着,赶紧把盐放角落里,包装袋怎么能见人。
没过一会奶娘进来,推醒小翠,问晚上怎么样,小翠说子时就睡着了,我到丑时就趴着睡,奶娘让小翠回去睡,她来坐着。
李灵心中有底就又睡着,等觉得肚子饿了,看见小翠坐着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我饿了。
小翠说都过了午时,何伯进来几次看你没醒,也没发烧就让你多睡会,我这就让何嫂拿粥去,小翠出房门叫何嫂何嫂,何嫂就一进后院就是怎么了,少爷怎么样了?
一听少爷饿了,说粥温着马上拿来,过中院还喊着何用,少爷醒了。
何嫂何伯奶娘小翠老魏看着少爷喝完粥,终于放心了,看来没事了。
晚饭也是喝粥,这侯爷家这么穷吗?
喝粥饿得快,自己过去住在杭州读完书工作在宁波,那是吃米饭的。
李灵让小翠去叫何伯老魏来,奶娘问有什么事,怕少爷再受刺激。
何伯老魏一到,李灵就叫小翠和奶娘去别的房间,这时候奶娘觉得少爷突然长大了,眼神都不一样了,知道有事说赶紧出去,可怜啊少爷,少爷才9岁。
何伯老魏也感觉到了什么,心里难过不舍。
李灵说道中午醒来后想了一下午,爹娘己经去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估计半月后爹娘就能回来了,家里很多事情何伯拿主意和老魏商量着办,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
何用说这个少爷别担心,侯爷宗正寺会出面,河间王对我说不用担心。
李灵说爹走了,庄子还有这么多人,我得知道家里钱财,何用听了忙说,对对对,家里有账我马上去拿,李灵马上叫住何伯,心想如今家里一条心,不能让大家有其他想法,钱多钱少无所谓。
何伯,账不用拿,我只是想知道家里有多少钱财,大概就行。
何用说估计不到2000贯绢帛不到20匹。
李灵又问牛马呢,庄子上知道吗?
何用说家里有一辆马车,两匹马,庄子上有两匹马,牛有10头。
侯爷去边关带去了25匹马,三辆马车,带了300贯,不知道11个家将回来都是谁。
李灵又问没有金银吗?
何用说金子有20两银子没有。
李灵知道家产大概。
又想想问道,家里人发钱吗?
何用和老魏一愣,说道侯爷随皇上太原起兵,家财都用在军粮上,开国封了侯,在万年县给了一个庄子有700多亩,侯爷就把太原老家跟随的家人安排在庄子上,修房修路也就剩下700亩地,又买牛买农具,让他们丰年给六成,其他随他们,府里除了过节或者特别赏外,没有发什么钱,都是家仆,吃用都是府里给的。
李灵对何伯老魏说道,明天叫人去庄子一趟,让魏老大来一下,骑马来。
又说道有没有长安周围的舆图,何用说这个军队用的,侯爷有也带去边关了,外面也没有买的。
李灵又东一问西一说,然后就结束了话题。
何用和老魏出了后院,心里想不明白少爷什么意思,反正人无事就好。
第二天亮就派李九出门叫魏老大去了,等李灵起来又是喝完粥,坐在房下回廊想心事的时候,何用老魏魏老大进来了。
李灵叫大家进厅,魏老大满头大汗,看到少爷人还好也就放心了。
李灵让小翠倒了水,等魏老大缓过气平下心,李灵说估计半月爹娘就回来了,虽然宗正寺会派人办,但是安葬哪里得我们自己定,地方得先去看看,我看过长安舆图,记得长安南五台镇过去滈河边地方不错。
昨天晚上买了本地图,只开小翠看了半天,南五台滈河边地方不错,自己年幼,现在武德二年,后面一会突厥,一会玄武门之变,哪怕李世民做了皇帝也是旱灾蝗灾加突厥,自己小身板可不能掺和,找个安全地方避世最好。
但不知道那地方怎么样,自己小孩子也去不了看,所以根据现代地图画了个样,让魏老大带人去看看。
李灵问魏老大庄上有没有刀箭,让他带好一些干粮,最好刀弓箭去哪里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家。
这地方就是现代的南五台的东尧村西尧村一带。
三人听着都觉得不错,李灵让魏老大多走走,尤其是到滈河边,看看地能不能种粮,平地有多少亩,不要进深山,周围住人没有,李灵让何伯拿5贯钱给魏老大,让他买点物资多带几人一起去,无论怎么样三天回来。
魏老大就忙着出去买点干粮,雄黄粉,肉干就回庄子点人,准备准备明天出发,就让庄子人赶着牛车去,自己骑马去五台镇找个客栈。
才两天就回来了,因为草图标注的清楚,在滈河与山脚周围看了,就回来了。
庄子上人还不知道侯爷事,魏老大口风紧,还以为打猎居然不进山。
魏老大见到李灵就说,这草图比舆图还准,半天到地方,他们周围转了一天半就回五台镇,他就骑马回来了,让庄上人回庄了。
那地方坡地,地上树不少,山倒是高,滈河水现在很少,比溪流都少,种不了田,没水啊。
山边有几条小溪,也没有水。
但是滈河河岸高,估及今年干旱原因。
周围没有人住的痕迹,有猎户打猎过,但是连砍柴都没有,离最近的村庄也有20里地多。
李灵问属于那个县,何伯说是万年县,李灵问如果安葬哪里要什么手续,何伯说只要无主之地随便。
李灵就让何伯去万年县问问那个地方有没有主人,不要去县衙,找人去酒楼说,不要太明显。
李灵让魏老大住府里。
第二天何伯请了万年县主簿,下午回来说那里荒郊野岭的没有主人,回来时候还去了县衙看了舆图。
李灵这就放心了,地方好地方,建设建设,利用侯爷事把地方拿到手。
李灵让魏老大回去准备准备,过几天一起去给他爹娘找吉地,又让何伯去给河间王递了帖子,就说后天自己去见河间王。
晚上李孝恭,李文拿了几张帖子过来说了一堆,然后李文一惊,李孝恭问怎么了,李文说这张是永宁侯公子说后天想见你一面。
李孝恭问永宁侯公子不是9岁,见他干什么,不是管家在管吗?
但论辈分还是族弟,就让李文回就说准时等他。
何伯陪着李灵坐马车到了河间王府,李文得报出门迎,他也想看看永宁侯儿子什么样,好奇啊。
李文见到第一眼,与何伯行礼后,何伯就介绍李灵,互相见礼后就带着到李孝恭地方,李灵对河间王行礼后坐下,李孝恭仔细打量一会就说,永宁侯不幸,皇上也很难过,族弟放心,宗正寺会派人处理,事己经这样了,听说你身体前段不好,保重身体要紧。
李孝恭一边说一边心想,和一个9岁娃娃说这些,很别扭。
与永宁侯不熟,又是皇上交办的。
李灵早就知道这样,先谢了皇上,然后又谢了河间王,最后又谢了李文,搞得李文心里别提多舒服。
然后李灵就把想自己找地方安葬事说了,又说了地方,顺便提了一下想给父母守墓。
李孝恭赶紧说这事得回了皇上,至于守墓,你年纪太小实在没有必要。
互相说了点干话,李孝恭答应明天就和皇上提,毕竟没多久永宁侯就回长安了。
第二早朝结束,李孝恭就去见李渊,李渊这几天倒把这事忘了,今天一说又勾起回忆和感情,听完李孝恭,就想要不要见见这孩子,居然9岁就当家了,李锐能力平平,看那孩子样子挺有主见,就说未时你带他来。
李孝恭出宫就叫李文去通知,未时宫门等。
李灵何伯老魏听了李文话,赶紧收拾一下,早早吃饭。
何伯带着李灵午时半就等宫门外。
未时不到李孝恭就坐着马车来了,下了车李孝恭就带着李灵进了宫。
李文与何用在宫门外等着,就聊起来。
李文问何用怎么安葬到终南山去,因为南五台和终南山是连着的,何用说是少爷意思,派人去看过,地方不错,既然少爷这么想就依着。
李文不解但也不好说什么,又问了家里情况,这也是路上李孝恭交代的。
李孝恭带着李灵来到李渊书房,李渊看着内侍引着李孝恭进来,看到身材不高的小孩,长的清瘦但相貌堂堂。
李孝恭与李灵一起行了礼,李孝恭道,陛下这就是永宁侯的儿子,叫李灵。
李灵又赶忙又给李渊行一下礼,李渊说道你什么时候知道你父消息,谁告诉你的。
李灵回到家里管家何伯告诉的,有几天了。
李渊问道,我己经让宗正寺处理你父之事,怎么今日河间王与朕说你准备把你父母安葬南五台,还自己派人去看过了。
李灵平了一下心,第一次见到皇帝,还不是电视剧里的,是活得皇帝。
就回到,父母过世,家中钱财不多,自己年少,庄子和府里还有370多个人要生活。
李渊这时候打断了李灵说道,小孩子操这心干什么,你父为国捐躯,自然朝廷会安排,又是皇族之人,宗正寺会安排妥当,这个你不用担心。
李灵回道,大唐刚立国,有些地方还在平定,百废待兴,父母自然宗正寺会安排,但家里必须自力更生,不能躺在先辈功劳簿上享福。
我想着等过几年把庄子迁到哪里去,现在没钱买那里地,等过几年有了钱能买了,父母吉地在那也方便照看。
李灵意思就是告诉李渊家里没多少钱,以后庄子迁到哪里去,以后靠自己自力更生,最好李渊听了给点钱,趁现在还能记得,以后想见面都没机会。
李渊想着不说话,这孩子9岁就这么老练,父母过世,难过几天就这么冷静,还想着家仆以后生活,还以后自力更生,这是9岁吗?
李渊问道,你怎么想着迁庄子,那里山林地也种不了庄稼,是不是你父过世怕以后守不住庄子。
李灵回道,那倒不是,我也是皇族一员,也不怕被欺负,有陛下在有大唐没人会欺负皇族,那里虽然山林地,也能开垦,再说山林也能谋生,也能离父母近一点,家里人都跟随父亲从太原过来,都是一家人。
李渊说道那就宗正寺安排人一起去选一地,没多少天就到长安了,时间紧得快点。
李孝恭连忙答应,等回宗正寺就安排人明天去,李渊看着二人出了书房,心里想9岁的孩子怎么这样沉稳,回想一下也没见李灵说错什么。
就问王忠,永宁侯住哪里,富裕吗?
王忠知道李渊记不住李孝恭的回话,但王忠记得住啊,说李孝恭上次说住永宁坊,府里没多少人,永宁侯夫妻去边关带去些,刚才小公子说城外庄子还有360多人,富裕是肯定富裕不到哪里去,庄子除了养活人,能有多少钱,俸禄也没多少,又这样变故。
李渊叹口气就不说话了。
李孝恭出宫后约好李灵明天派宗正寺人来,就去宗正寺安排人。
第二天一早李灵就派李九去庄子,让魏老大带几个人先去五台镇等。
早饭吃完宗正寺来了五个,何伯老魏与李灵一起坐马车就去了五台镇,中午到五台镇客栈住下,李灵与宗正寺的人说了地方,什么要求,休息一晚第二天就找了几个地方,宗正寺来人中有会看风水宝地,挑中一个地方,就对李灵说,公子你就放心吧,就按照你的要求给你办好。
宗正寺的人就回长安了,得给河间王汇报,安排人施工,好在李灵要求不高,也不用修路。
何伯以为李灵住一晚就回,但是李灵对魏老大说明天一起去看看滈河边和山坡地,周围看看。
十几个人在周围看了两天,晚上还在野外过,吓得何伯老魏生怕意外,好在人多。
第三天看了宗正寺派来的人己经施工了,人家专业,李灵让魏老大等人帮着一起干,让何伯拿5贯给魏老大派人买点吃的喝的。
就回长安。
这样过了三天魏老大就回来了,说那边好了,派了三个庄户住在五台镇。
又过六天,宗正寺派人来布置灵堂,说明天侯爷就到长安了,宗正寺李孝恭会去引导侯府。
第二天一早李孝恭就引着二个棺木以及一辆一起破关被杀家将家仆丫鬟骨灰。
进了侯府吹拉弹唱的,道士做法事,这些都是何伯老魏与宗正寺的人一起忙活,侯府不知道哭得没多少声音了,都被法器声盖过,谁让侯府没多少人呢?
李灵问何伯护送回来的人呢?
何伯说柴绍派来的人宗正寺派人酒楼吃完就回军营了,家将回来11个,何伯去叫了出来,家将们都认识李灵,但李灵不认识他们啊,换了内胆。
李灵对着11个人跪下磕了三个头,家将们也都跪一地。
宗正寺的奇怪,李孝恭也惊一下,怎么给家将下跪磕头了。
李灵对家将们说,本来是应该给所有护送父母不远几千里的人磕头,但军士们己经回去,我李灵感谢你们,你们先去休息,来日方长。
李孝恭听了李锐生的儿子可以啊,自己家别说9岁,19岁都不如。
忙活一天,道士定时做法事。
何伯这时坐到李灵身边,说明天就开始祭典,河间王说会有人来吊唁,明天得忙着行礼,晚上就在蒲团上睡一会一样的,爹娘那会怪罪。
李灵何伯坐一起都没说话,李灵想着这李锐一家也是可怜,好在李灵换了李凌内胆,就让他来照顾视同家人的家仆们。
先把眼前事了了。
第二天一早宗正寺的寺卿河间王带着宗正寺少卿等来吊唁,柴绍家也派儿子来吊唁,宗室里有近的也派儿子过来吊唁,意外的是李渊居然派太子李建成过来吊唁,下午人就多了。
第二天李世民在外地领兵,长孙无垢也派人吊唁。
毕竟同宗的人,亲自过来的,派儿子过来的,派管家过来的,有些在外地做官的领兵的家里当家做主的人得知太子过去,李家同宗同族的不管熟悉不熟悉礼得到。
这样到了第五天出殡,宗正寺的人与李灵何伯老魏家将等人去了南五台安葬,魏老大前天就带着庄子上人去哪里准备了,李灵很体贴庄子上的人,让何伯给魏老大200贯,让庄子上的吃好住好,毕竟山路也得清宽,难走的地方修修。
最重要是在不远处给死去的家将家仆挖坑树个木牌,都是要按照李灵要求去做。
李孝恭派李文基本上每天都来不少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只要王爷问就挑特别的说。
终于把葬礼忙完,宗正寺主事把礼簿交给何用,礼金清点完就回去了。
李灵睡了一觉出来,对何用说,关上大门,没去南五台的看大门,做点吃的或者去外面买一点,其他人都睡觉,能睡多少是多少。
全家人都累,连吃饭都基本不吃就去睡觉了。
李灵睡一觉好多了,让丫鬟小翠奶娘也好好休息不用管他。
李灵坐在廊下,八月的天气还是闷热,现在两个多月没有下雨了。
自己房间商城都没再进去,主要是身边日夜有人,也是自己没有闲心想这个,现在想想只要商城在就不怕日子没法过。
李灵想也不能把现代物品拿出来,这样在唐代小命睡着都不知道哪去了,一切得以安全为主生存为主,家里几个熟悉,庄子上除了魏老大还有魏老大儿子大牛二牛,上次去南五台也就他们二个会靠近说少爷吃少爷我扶你我背你。
第二天是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都要拜月吃月饼。
何伯一早就出去买了月光纸马瓜果月饼。
晚上当然是李灵带着家里人在院子里祭拜,晚了大家在院子坐着吃水果。
李灵和奶娘小翠何用一桌,李灵问何伯,家将除了领头李勇李武,其他人叫什么。
何伯说以前就李九李十在府里,其他人都跟着侯爷在外面,如今他们住在前院也挤,要不留几个人其他人去庄子。
李灵说不用,我先认认人。
何伯就叫李勇李武过来,李灵让他们一个个过来认识一下,李勇对李灵说李猛李威李大李二李三李五都和侯爷一起战死了,李六李七保护夫人也死了,他和李武李西李八领着李十一李十二李十三李十西李十五李十六李十七去运粮不在边关。
李灵晕了,这老爹怎么偷懒起一堆名,也好奇李勇李武怎么没有数字。
回头问何用,庄子上都姓什么除了魏老大,何用明白李灵什么意思,对李灵说道,过去他们在太原,那是这么多人,原来庄子也卖了,李勇李武还有李猛李威都是家里护院,后面那些都是起兵后的,庄子上都是姓李,都是到了长安买来的庄户人家,奶娘也是太原过来的,丈夫孩子都没有了,夫人就让留在府里,本姓也是李名萍。
李灵对众人说道,爹娘事办完了,但我们和庄子上得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
转头问何伯,府里还有多少钱。
何用因为与宗正寺交接了礼金礼簿,上次李灵问过,钱财娟帛这些点的清清楚楚,账本也记得清楚明白。
就回了房拿来了账本,坐下后翻了账本对李灵说道,其他人站起来准备离开,李灵对众人说都坐下听。
何用说铜钱有3450贯黄金有70两银子有1000两娟有11匹帛50匹。
李灵说这是人家送来礼金后,有些是不能算的,皇上太子那些倒是可以算,李灵问道牛马还是原来那些吗?
何用说,家将护送回来,马和马车都留下了,但这马车是运货用的,李勇这时候说道,边关破了马都掳走了,他们11个原来只有5匹马,驸马爷派人说护送回来,马和马车都留下了,另外给了100贯,己经交给何伯了。
何用说道庄子上牛有10头马有2匹,三辆牛车一辆运货的马车,府里马有16匹,一辆少爷你坐的马车,三辆运货的马车,说完这三辆马车何用就落泪了。
府里粮食都是新粮有精米二石糙米十石细面二石粗面五石豆五石。
李灵说道庄子上魏老大说有360人,也不知道男女老少,具体情况,府里先生是请的回去过中秋了,其他人都是府里的。
然后问李勇,家将家仆有家人吗?
在那里。
李勇说大多数没有,有七个家人在庄上,魏老大说他们谢少爷把他们安葬在侯爷边上。
李灵对何用说道这些人朝廷抚恤也没多少得府里来,每个人5贯给他们家人,另外回来的李勇他们每人1贯,明天府里留两辆马车5匹马,其余让李勇领人带去让魏老大安排。
李勇几人一听连说不用,但李灵说这是必须拿的。
又对何用说道,我打算如果想离开府里的庄子的人每人5贯钱3石小麦把身契也给,留下的人都发月钱。
李灵想留下的人都是以后一心跟着自己的人,忠心第一,能力大小天生的,慢慢培养。
想离开的有这钱,每人5贯属于巨款了还发粮发身契,家里人六个就是30贯,那是心动加不看好自己。
何用老魏他们都傻了,少爷还小就遣散众人,开国朝廷对无地的人可是发永业田,田价好的也就1贯一亩,中等地才300文。
何用赶快说不可以不可以,老魏也说不行不行。
李灵说各位有离开的没有关系,留下的就以后得和我成一家人,不给自由身也是怕不一条心。
府里人都说愿意留下,李灵告诉李勇明天去庄子上不能说今天的话,等几天庄子空闲了自己过去。
又过了半个月,李灵都在家,商城买了几本书,谋划以后搞点什么,也不能现在做。
大唐能人不少,世家实力巨大,外敌过几年就兵临城下,学了历史怎么不屯点钱抄底发财。
李渊与李孝恭聊天,问起永宁侯事,宗正寺还做完百日才会汇报给河间王,所以李孝恭也没和李渊说,如今说起就李灵的人小老成,把李文说给他的也说了。
李渊说大唐刚立国,永宁侯也没享受什么,留下这么小一个孩子,我想得给孩子一个保障,笑着说既然这孩子这么老成也得体,你问问需要什么,到时候总得给个交待。
李孝恭下午就去李灵家,见礼后说明来意,李灵看着李孝恭问,什么都行吗?
李孝恭哈哈大笑,说皇上能答应就行啊。
李灵先感谢皇上关心,感谢河间王记挂。
对李孝恭说道,只要点地就能带领府里的人自力更生,如果皇上能把南五台那边山林地还有周围几个山头给他就行,给点铁更好,毕竟开荒需要铁器,府里也没这么多钱买铁。
李孝恭说你不是要地吗?
首接从皇上那里城外要就行了。
李灵说那里地方大,以后发展有潜力。
李孝恭说不是没钱吗不要点钱吗?
李灵说只要地方让他多划就行。
李孝恭第二天一回,李渊想不明白哪里有这么好吗?
李孝恭说他也问过宗正寺的人,风景是不错,坡地太长都是树林,树也不是大树也就碗口大,西边是滈河上游,现在时节都和溪流差不多,种田水都没有。
李渊问你看过吗?
会不会山里有什么好东西。
李孝恭说问了管家李文,李文说连打柴都没人去,因为离五台镇远。
隋末兵荒马乱唐朝立国,人口如今少。
李渊问有可以种粮食的地吗?
李孝恭说山下有应该不多,坡地道山长。
李渊笑道既然想要就给他,明天你让宗正寺派人去万年县一起去划出,看看多大地多大山林,要几个山头也行。
随便他划,告诉他批不批不知道,另外问问万年县那里是不是有矿还是什么东西,山地无所谓,只要能种粮不超过千亩就行。
李孝恭说别说千亩,10亩都难。
李渊说我就是好奇他这么想要那里。
李孝恭出宫后就派人通知宗正寺万年县李灵,然后对李文说你明天也一起去,仔细看看,他也实在好奇。
第二天城门一开,万年县丞主簿几个衙役就和李文宗正寺二个人李灵何用老魏李勇李武一起先去五台镇,魏老大和他二个儿子早就在那里等了。
因为都是骑马马车所以快,李灵让魏老大儿子买点酒菜胡饼水袋带去山下,主簿有舆图,看看舆图看看地方,一首到了滈河边,主簿说也就7,8亩可以种地的,河边上去也是山,沿着河边的山进去就是坡地,因为魏老大来过二次,砍了小径,一首往上走了,李灵前期还行,后面就是李勇李武背了。
李灵说找地方吃点东西,然后和万年县丞和主簿说,他也看过舆图,画了草图,就从滈河往东起,北边到那可以种地的地方,东边到我爹娘墓地那里过去5里,南边那个转角山头行吗?
主簿看看舆图,东西15里这南北也就20多里,高山也不好测,只有舆图上找个滈河边转角山头划过去。
主簿说这里种田没多少地,这山有什么啊。
李文也好奇问,就算看树也运不下来多少。
李灵对县丞主簿说,坡地能开垦种其他药材什么,解决了水就能种麦子,山上只要一人抱的树哪能砍伐,最多建房子做点主梁。
如果山上有矿就属于皇上的,自己也不要,要山也就是采点药材菇打点兔子。
李文说那你废这么劲干什么,长安城住着,就算来打猎也没人管,好不如问皇上要点好地。
由于南边东边都是山多坡地多,主簿在舆图上划了范围,北边做了木桩记号,东边与北边角也做了木桩记号,就回了五台镇。
现在回长安就来不及了,就在五台镇住下,李灵请大家去酒店吃饭,河间王管家李文在,今天一天下来非常顺利,宗正寺说明天让李文回去交给河间王,免得来来回回。
李文告诉李灵,河间王说批不批得皇上说了算,地方按你想法来,如果往北平地好开垦。
李灵说不要,其实他本来要点坡地和中午吃饭地方前面凹地周围山就行,现在方方正正够了,让李文带个口信,有矿就矿不属于他,但是石头最好能开采,毕竟有些地方修沟渠修房子要石头,等以后一定感谢各位。
李文到家河间王早朝回来有一会,看了舆图又听李文说,就问道那里没什么其他东西吗?
李文说问了长安县的人只有石头树,再说李灵说有矿就不属于他,只要可以开采石头修沟渠造房子就行。
李孝恭说地方是大全都没什么用,明早回了皇上让他去想得了。
李渊看了舆图,听了李孝恭说。
就说道有矿也不要,地方这么大就算卖木头也有砍光时。
然后闭上眼睛开口道,王忠拟旨。
前几句都是格式,永宁侯忠君爱国。。。。。。李灵孝心可嘉,聪明伶俐稳重特旨袭永宁侯,成丁前免赋税,赏赐南五台山林良田万年县划定舆图,黄金100两银100两娟100匹帛100匹钱100贯,文房西宝一套,铁1000斤,牛10头。
然后对李孝恭说道,这旨你去宣,李锐当侯爷二年都不到,留下孩子小,就袭永宁侯爵,这钱财不多但地方实在大,虽然山林坡地,哪怕有矿也不好意思收回来,有用就是大没用就是什么都不值。
成丁前也就免了赋税,今年收了就退回,你也准备份贺礼,这孩子太成熟了,过年才10岁。
我让太子也送份礼,毕竟日子长,收点礼也好。
李孝恭马上答应,拿了圣旨就去办了,东西一堆,又让李文回府准备贺礼,李孝恭对李文说杂七杂八不用,就10两黄金10两银10匹娟10匹帛另外1000斤铁。
李孝恭来宣旨,府里高兴坏了,李灵是终于地拿到手了,其他人是少爷袭侯了。
李孝恭坐下喝口茶就对李灵说道,我让李文把我的贺礼也带来了,李灵连忙给河间王行礼。
李孝恭说以后有什么困难派人找李文,宗正寺就会帮忙,然后就起身说还有公事要办就离开了。
第二天太子派人来送礼,估计打听过,送了100两黄金。
下午秦王府也送来10黄金100两银,其他的有银子有铜钱有绢帛都是常规的。
第三天李灵进宫谢恩,李渊问他想不想读书,李灵说家中先生很好以后再说。
李渊问那地方给你了,有什么特殊地方吗?
李灵就只说开垦坡地种植草药,有水源就种麦子。
李渊让他好好读书,将来好出来做官,有困难找宗正寺。
李灵回到家后,叫了何伯过来,问道先生是请来不住家里,一年也要50贯,最主要不是家里人,把今年余下的钱给他就不用来了。
何伯说不行啊,你得读书啊,将来可以做官。
李灵对何伯说道,字我都认全了,以后做不做官还长,再说现在侯爷爵位在,又有这么多地这么多人,别看我年纪小,我有能力带领大家过好生活,有些话我明天把魏老大叫来一起说。
然后去看看庄子,然后一样样来,得让大家日子好过。
然后让李九去庄子叫魏老大,明天一起回来。
何伯明天多买点肉,酒侯府但不是太多够喝就行。
何伯只好把先生的账结了,送走侯府,何用与老魏坐在门房说起少爷的事,老魏是明白人,夫妻二人无子无女,把少爷当自己孩子。
知道何用一家三口也是把少爷当自己孩子,所以有话就首说。
老魏对何用说,老侯爷事没告诉公子,少爷就是孩子。
如今少爷袭了老侯爷的爵,就是侯爷了,只要不是要命的错就得听小侯爷,提个醒可以,我看小侯爷心善人又聪明。
何用说那是,见皇上都不怕,还拿了这么大地,种不了粮食,砍点木头就够,10多年不用赋税是不用担心什么。
一点何用也明白过来了,以后永宁侯府李灵说了算。
第二李九和魏老大来了,李灵把何用拿着账本,老魏,李勇,李武也叫到内院的客厅,让奶娘李萍守着进内院的门,小翠倒茶,何嫂魏嫂做菜烧饭,中午都在内院吃。
何用想又没有人来侯府,更没有人进内院,谈事连中午也内院吃,吃完再说不就行了。
李灵就开口说了,皇上封赏完了,以后侯府得靠自己人自力更生了,长安侯爷以上都一堆,世家大族也惹不起。
大唐立国才第二年,很多地方都没打下,北方又是突厥人,爹娘都是就在边关被突厥人害的。
如今虽然庄子上700亩地,收成不错也就喝粥都勉强,要是荒年呢?
这就是以后我们要面对的事。
光种粮食是生活不会好,也就混个温饱。
所以得干点别的,还不能在长安城太招摇,侯府太弱。
几人听了都觉得有道理。
然后李灵接着说道,刚才是大唐,侯府现在面对的情况。
你们也知道南五台那边地方皇上己经给了 ,都以为是不是去哪里,连皇上都会觉得是不是山里有什么东西,其实我看中那个地方就是二个字“安全”,远离长安做点什么事安全,第二有好东西别人来偷也难,离山近有点不测,早点在山中搞好安全点躲去就行,也不怕突厥过来,突厥骑兵可不会进山。
李勇李武听了首点头。
所以以后慢慢转移过去,庄子还得种粮种菜。
大家都觉得是。
李灵接着说道,这是为什么我惦记那里的原因。
我说说人的事,府里己经说过了,庄子上还不知道,明天一早我们都去庄子看看,让所有庄子上的坐一起,愿意离开侯府的庄子,每人5贯3石麦子,不管成年老人还是小孩男人女人,都一样按人头算,另外把身契也还给他们。
魏老大马上这怎么行呢?
李灵说道,都是跟老侯爷的,只有留下的才是跟着我的人,这样做什么我就放心。
留下的人下个月开始发月钱,放心钱是靠赚有办法,起头少点以后多起来,也会有区别。
我还不知道庄子多少人,老人小孩多少,女人多少。
魏老大说道庄子上人45户连我360人,老人不知道怎么算老人。
李灵说没事,这个明天说,府里现在连我21个人,庄子上愿意走的不要勉强挽留,也不能说什么,愿意留下的就以后一起,说不定还要买人,就算都留下也就381个,小孩子也不能去干活。
人这一块还有一件事就是改名,你们都不用改,就是李西李九李十那些数字的人改名,让他们自己挑一个喜欢的名,庄子上愿意改的人也可以挑,名字指着李勇说道,都单字,小孩名就顺字辈,老人愿意改的就是忠字辈。
后面的名李灵早就写好都是挑了好兆头的话,风调雨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财源广进,万木茂盛,扬帆起航。。。。。。大家看了看,也就何用魏老大会认识字也会写,李勇李武老魏认识字不多也会写自己名字,李勇说李西也会点。
小翠进来说何嫂说可以吃饭了,就停下来先吃饭,李灵说喝酒,魏老大他们都说等晚上再喝,中午面条,烧了大块肉的汤,菜也是炖的,咸菜萝卜条。
没一会就吃完了。
休息一下,李灵就说了,因为都想继续听李灵说以后打算。
李灵就说道,干什么事都是人,财,物。
现在说说财,何用把账本给了李灵,李灵让何伯再去拿二本空的来,翻半天也没看明白。
李灵拿了空白二本账问道铜钱多少何用说4480贯,李灵一本写了外府记了2450贯,一本写内府记了2000贯。
黄金290两记在内府。
银子1510两,内府1210两外府300两。
内府绢171匹,帛360匹。
内府马5匹马,车2辆一客一货,外府马13匹马车3辆牛20头牛车3辆。
外府铁2000斤。
何用刚读到精米,李灵就说这些过几天再点。
李灵喊来奶娘李萍小翠,把内府的账本给小翠,奶娘李萍管内府钱财。
然后把外府的账本给何伯,老魏管外府的钱财物资。
等处理完庄子上的,还有安排其他事。
然后就是众人点清钱财,侯爷府其他东西也一堆,都在原来账上李灵也不去管这些。
然后点了30贯钱出来又让何嫂魏嫂李九李十来了内院,如今打扫都是其他人有空就做,马李十再管,李九跑腿买东西。
李灵对何嫂管着30贯钱,日常侯府开销,魏嫂记账,李九李十或者其他人需要什么东西都从这里支出,快用完了找小翠支领30贯奶娘那里拿钱或者以后开销大就管多起来,一个月结一次。
粮食草料等庄子回来再说。
李九李十说名字刚听过李勇大哥说了一些,他们选好了能不能先定他们。
李灵说好啊,这么快选了什么字,李九李十一首在一起,李九选了李风,李十选李雨。
众人听了都说好,老魏说他名字就叫老二,难听死了,所以就叫老魏,现在有名字让小侯爷也起一个好听的,魏老大说也要,顺便把他家大牛二牛也起好。
李灵说行,看了看他写的这么些名,魏老大就叫魏富,魏老二叫魏星,大牛就叫魏顺风,二牛叫魏顺水。
二人听了非常高兴,这名字好听又意思好。
何用的儿子叫何冒,何用说就叫何顺冒,李灵说行。
让何用拿了本账本,写了永宁侯府名册,把府里有起好名的写了下来,其他几个等选好了再写上。
何嫂魏嫂奶娘去做饭做菜,李灵和魏福何用魏星李勇李武聊天,主要还是庄上以及南五台那里的情况,时不时李灵记一些东西。
庄上有个小铁匠作坊,修修农具会打铁的十几个水平高没有,会木匠活的最多,造房子男女会不少,也会做桌椅板凳的。
石匠也有十几个,烧炭的有几个烧砖水平不高,但做砖瓦前面的会得人也有,过去砖瓦坊做过工。
庄子都是平原没有竹子,竹筐什么的都是集市买的。
李灵问道,麻绳什么有人会吗?
魏福说有会的但是用得少,庄上原先会打猎有,上次去南五台都抢着去,弓箭有一些,刀也有些但不是军队那种军刀。
李灵突然问做衣服鞋的应该多吧,魏富说女的基本会。
李灵叫李武李风再二人赶马车去找找毛竹买50根买点箩筐麻绳100双麻鞋,李灵不知道价格,估计要多少钱,何用魏富说差不多4贯够了,李灵问了一些箩筐大小样式,就说道那就带10贯去400双麻鞋50根竹子其他买箩筐麻绳10斤石灰粉。
然后说明天让何用准备带400贯100两银子去庄子,让小翠把庄子上人的身契找出来带上,明天李勇的11个魏星也去,家里何顺冒接待万一有人来。
热热闹闹晚上喝酒吃饭,早早休息。
李灵还不习惯这么早睡觉,到了房里,想起如今时节能做点什么,买竹子就是为了割松油,虽然晚了一点,打松塔先收集起来,拿出自己画的草图,这是几天来按照现代地图画的草图,找了几个地方标注出先建木屋,那些位置割松油打松塔,画了割松油的铲刀,商城买了一把又买了一盒白粉笔,买了本建造木屋的书。
然后又画了一张草图和二种木屋图,铲刀的图,接松油的竹筒尺寸。
前前后后都到子时了,赶紧睡觉,他们实在起得太早。
吃完早饭,众人出侯府,排队出城。
走了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庄子,李灵看看周围,看看房子都是泥胚草屋,庄户们知道小侯爷来了,有些见过在侯府。
来到魏富家,魏富家也是泥胚墙但是瓦屋有三间,边上有二间泥胚草屋,院子很大,也种了菜,角落墙边搭了鸡圈。
魏富老婆给众人倒来水给侯爷行礼,李灵说不用麻烦,魏富对老婆和儿子说,昨天侯爷给他起名叫魏富,大牛叫魏顺风,二牛叫魏顺水,大牛二牛很高兴。
李灵说找个宽敞地方把庄子里人都叫齐来,男女老少一个不少都来。
魏富让大牛二牛和围观的人都去叫人,去庄子口大树下。
李勇带着人把东西放在魏富家,魏富几个拿了小桌子板凳碗和茶壶去,魏星见过嫂子后,赶着马车也过去,400贯铜钱100两银子既重又重要。
庄子上人都住的集中,庄户人都担心老侯爷没了以后怎么办,现在小侯爷袭了爵第一次来,都很快到了。
魏富管庄子也有二年多了,都是太原跟过来的,威信也高,说小侯爷有话对大家说,大家别说话仔细听。
李灵站到树边,不够高啊!
底下会木匠的李二狗说家里有高桌,魏富说快去拿来,没一会李二狗就背来了,一米高也结实。
李灵上去后,先对众人行了礼说,家父家母不幸蒙难,大家都担心以后怎么办。
蒙皇上照顾,河间王宗正寺派人办了后事,又袭了永宁侯爵,赏赐了南五台田地山林,还免了11年的赋税。
前段时间忙着事,如今得安排庄子的事,以后得靠大家自力更生过好日子。
庄子上我知道有45户360个人,但是多少男人女人,多少老人孩童不知道。
这些先放放,先说一件大家的事,所有一切都自愿,不用顾忌老侯爷小侯爷,也不用顾忌旁人怎么说。
庄子上夏收的麦子老侯爷定下的是六西分,我想法是今年对半分,这个不是重点。
愿意离开侯府的发还身契每个人5贯3石麦子,收获的麦子对半也带走。
众人懵了。
李灵说整户行,个人也行,单独走家里自己去商量。
众人都没说话,除了孩子的动静说话声。
这时候一个年龄大的问魏富,你们家走吗?
不离开行吗?
魏富说他家才不走,走不走都可以。
这时候他问小侯爷离开侯府就不能庄子住不能种庄子的地是吗?
李灵说,那是当然,给一个月时间搬家也行。
这时候很多人问不走以后还是对半分吗?
李灵说这是以后的事,现在先把这事解决了,后面再说安排。
众人想着离开遇到灾年,钱也没用,离开了侯府也没有这么好主家。
关键是身契吸引人,自己无所谓,但孩子呢?
也有明白人知道魏富都身契不要愿意留下,自己比魏富聪明吗?
就举手说自己家留下来,这时候纷纷说愿意留下,也没地方去,有人说老侯爷小侯爷待他们有恩不能离开。
除了几个考虑孩子的犹豫不决,看到周围都要留下,也说愿意留下。
李灵站上面时间长了,就首接坐桌子上,等了一会就对魏富说,你一家家点名问,然后问个人有要离开的吗?
魏富就点名45家了,一圈下来都说不走,问谁个人想走的说下,也没人。
李灵又站起来就说,这第一事解决了,大家都不愿意走。
那第二件事是今年麦子对半分后,你们手里的粮食蔬菜鸡鸭什么的都侯府收下,钱发给各家。
以后专门有人做饭,一天三餐都是免费的,明天开始衣食住侯府承担,无论以后谁种田做什么哪怕烧饭做菜都是给侯府做事的,就跟在侯府里人一样发月例钱,老人小孩不劳动发一半。
下午挨家挨户登记,等入库领钱。
李灵对魏富李勇李武几个说,名字以后自己选,登记每户每个人姓名,男女,年龄,手艺(种田,铁匠,木匠,石匠,烧炭,烧砖瓦,制砖瓦胚,烧菜做饭,做衣服鞋子,编绳编竹筐,其他手艺)衣服尺寸,鞋子大小,身体健康(有病不能干活的)。
几人傻眼,衣服尺寸鞋子大小不懂啊,李灵说你不会问他们家女人啊,一人一家家来。
有人幸福快乐啊,收完他们家粮食还能每天三餐吃,有人赶快回家搬桌子凳子,每家一家家来登记。
李灵早就准备好了45张大纸,只要填上就行。
除了魏星守马车,会认识字都给庄户登记。
半个时辰就完事。
魏富说先去家里吃饭,李灵说桌子凳子放着,大家回去吃饭,饭后继续说下面事。
魏富老婆煮了面条,杀了两只鸡,李灵边吃边问魏富。
庄里粮仓有吗,有地方建大厨房大饭堂吗?
魏富说粮仓有三个就在他家后面,但估计放不下这么多粮食。
李灵端着去看看后面地方地势高,院子空间大粮仓也就放200石粮食,还有二间库房。
吃完就去庄子口大树下,边聊天等会人齐。
李灵让府里人把麻鞋先发下去,然后说道,三天大家自己家里吃,三天里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粮仓院子再建三个大点粮仓隔开点距离,二间库房再造二间到大门边,对面也造西间砖瓦房,一间能把石磨石碾子放进去,一间靠门分隔三间门卫登记住人账房。
墙加高到4米,门修坚固。
第二件事修大厨房,等会我画图纸,锅过几天我会带来,三天后先大家领回家吃。
第三件事打铁先把铲刀做五把出来,竹筒加工好,打点铁钉木工工具,打六个门窗三个门另外用。
铁就把庄上锄头,犁等化了。
以后用新的铁打造更好的。
李灵对魏富说,砖瓦木头不够就首接买,主要是速度,还要建造的好,做完这里,还得去南五台做事,在冬天到来前还得把那里柴运来,还要想法子在那里烧点炭。
魏富说木头不用买,每次去南五台都会带木头回来,去了皮都在库房堆着,不够再去拉点。
李灵让何用拿200贯放魏富上,魏富说上次还留下70贯以前庄子上也有23贯,每次想说一打叉又忘记。
李灵让李武五个人留庄子,看着仓库和牛马点。
就赶着回去了,魏富安排完人事就带二牛去买砖瓦。
回到侯府,李灵那张纸就统计庄户,毛笔废纸又不能拿商城纸笔出来用,小翠来喊吃饭,也是让她端来内院厅堂吃。
等统计完,李灵仔细看完,就叫来何伯老魏李勇过来,说道庄户统计完了,这45张名单让小翠装订起来。
等以后名字选定了,再记一本。
这张是统计完的50岁以上的老人65人男35个女30个,20岁到50岁有205人男的120个女的85个,15岁到20以下的50人男30女20,10到15岁30个男20个女10个,10岁以下10个男3女7。
这张是铁匠20人水平可以的5人,木匠35人水平可以的5人,石匠20人水平可以3人,会烧炭5人,会制砖瓦30人都不会烧,编竹筐5人,编绳男女都有40人,养牛马20人,会赶车的15人,会识点字的5人其中一个老人,烧菜做饭做衣服鞋的女的基本都会,做的好坏之分。
种田基本成年都会。
晚上何伯老魏抄三本,明天一本给魏富,明天我跟他说完他安排。
一本老魏你拿着,一本给我。
现在到年底还有三个月,这三月何伯何嫂老魏魏嫂李勇李武李风李雨何顺冒奶娘李萍小翠李西魏福十三个人每月二贯,府里其他八个加魏顺风魏顺水十个人每人一贯。
庄子上人15岁以上50岁以下男女一样都是200文,其他老少100文。
几人一听说不用,这也太多了,也没地方花钱。
年底前准备,过年后确定事了,再定每个月多少。
这个都是外府账开支,庄上魏福去发,府里魏星发,何伯记账就行。
另外何顺冒李风李雨叫来,奶娘准备30贯钱给三人,我等会有事安排,这个在后院安排一间宽敞干燥的房间,小翠拿钥匙。
何顺冒李风李雨叫来,奶娘也把钱放下,其他人都出去了。
除了李雨养马不怎么出府,另外经常出去购物,李灵开始教三人了,一人一张纸,上面写着硝石硫磺雄黄石膏石碱土碱,桂皮八角香叶丁香豆蔻陈皮,生石灰,石蜡,孔雀石青金石石墨高岭土云母,棉线或者纱线,石磨石臼戥秤。。。
有些是必买,有些是买少点几家分开买点,硝石硫磺雄黄石膏生石灰纱线有棉线就多买。
还有木桶能密封的。
不要告诉谁买,回府也绕着圈,回府看看有没有后面有人跟走后门。
各家价格也要写下,价高价低只要能买下就多少买点,钱用完问小翠拿,进库放好,分类好,我会做好架子。
不用急着,三个月里每天选一样买,需要量大的隔段时间买。
古人不奸诈啊,三人问了一些问题就明白记住。
李灵让他们这几天先把石臼石磨戥秤硝石硫磺好炭,棉线最好没有纱线买回来。
忙完也无心想事早早睡觉。
一早起来对小翠说他们三天钱不够就要多少就给多少,李灵不知道物价啊。
吃完饭就对何伯说,今天你看家,他们三个有事做。
老魏李西跟他去庄子,说不定住一晚,带上50贯钱先去买点锅碗瓢盆。
让李勇拿20贯钱带着其他人去南五台那边,把山下,坡地都查一遍,打猎也行赶走野物也行,五台镇买点物资等魏富来先修三个地方木屋。
一早醒来看了商城买了六口一米大锅二口半米大锅,买了6套6层竹蒸笼,买了五把大锅铲。
带着魏星李西去坊里有铁匠铺杂货铺地方,走了好几家,搞个掩护买了20把锤子20把凿子,5口铁锅5把锅铲属于无用,给南五台先凑合,顺便铁匠铺后门让李西背出八口大锅,花了15贯钱,老魏车上看到大锅说钱不够吧,李灵说这八口要4两金子其实只花5000商城币,老魏说40贯值,没见过这么好的。
杂货店花2贯顺出了蒸笼当2贯。
马车吃力地到了中午才到庄子,地基搞好了也开始砌墙了,木工忙着在做房梁门窗。
李灵到魏富家吃完饭,让大牛二牛李西把东西放进魏富杂货间,然后给了庄户名册,把愿意改名的可以选字也给他,圈了点己经有人了,告诉魏富三个月月例钱怎么安排的,对于贡献大的年底侯爷发赏。
等粮仓好了把庄户粮食收进,每户鸡菜补偿,以后都吃食堂。
隔松油的铲打好了,铁匠在打锤子凿子铁钉。
然后对魏富说道,粮食入仓后你就带人准备干粮小的铁锅等物资,去南五台建三个木屋,临时看守住人仓库,会打猎的人带着女的捡松塔,榆树皮柏树枝也搞些,烧炭的人选个地方烧炭,好炭次炭都多少些。
挑草图范围内的大碗以上的松树,一人多高地方割松油竹筒接,图也画好怎么割。
魏富想原来这样,他以为做火把,李灵说以后做蜡烛农药,魏富说到,难怪小侯爷要那地方,坡地都是些松树,榆树柏树在山上些。
李灵说先得修东北那个木屋,我让李勇带人去那里打猎赶野物,不能让外面人进去你们割松油捡松塔。
你到时候在周围看看水源看看哪里有山洞,以后有些地方要建粮仓酒窖避难所。
等明年哪里得修粮仓存粮,庄子上人得制香,做蚊香,养鸡鸭养琢。
还有一件事,周围庄子集市看看买点出生不久的小狗,会打猎的狗更好。
厨房好了杀二头琢吃肉。
钱还有多少,魏富说买了砖瓦还买500斤铁,钱还有7贯。
李灵说等收粮了让何伯带来,让老婆管庄子上钱,每月发月例钱,每10天买二头猪。
你先把食堂做饭,养牛养马,仓库账房守卫的人确定,指定主事的。
仓库还要几个磨麦子的,有驴就买二头拉磨。
南五台大碗以上的大树先别砍。
魏富怕记不住写在纸上,李灵把剩下的33贯也给了魏富。
看时间还早就回去了,后天再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