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灵科院东区七栋,研究生宿舍。
一阵沉闷的、仿佛得了灵力匮乏症的闹***,顽强地穿透了并不怎么隔音的墙壁。
李凡皱着眉,下意识地往被子里缩了缩,试图屏蔽这噪音。
不是她贪睡,实在是昨晚为了那组该死的清心兰光谱数据,她熬夜分析首到凌晨三点!
她迷迷糊糊地伸手在床头柜上摸索,指尖触到的却不是手机的冰冷外壳,而是一种……温润的、仿佛带着微弱生命律动的木质触感。
是那盆月光苔。
它被养在一个巴掌大的小木碟里,原本应该在黑暗中散发出柔和皎洁的微光,如同浓缩的月光。
这是她研一时从一个马上毕业的学长那里淘来的,据说能安神助眠。
但此刻,这丛茸茸的苔藓发出的光,却是一种不稳定的、带着细微闪烁的惨白色,像接触不良的旧灯管。
她撑起身子,拿起手机,准备关掉闹钟。
屏幕亮起,除了时间,还自动推送了几条热点新闻。
“多地出现‘灵力潮汐’异常波动,专家称或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著名修真世家秦氏宣布,其年轻一辈翘楚秦风己成功突破金丹后期……灵科院天文台监测到近地灵气浓度出现不明原因的小幅衰减……”又是这些。
李凡熟练地划掉了推送。
这些标题党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内容大同小异,不是哪里又出了个天才,就是灵气环境又有点小波动。
对于他们这些挣扎在毕业线上的普通研究生来说,秦风那种天之骄子就像活在小说、漫画、电视剧里的主角,而灵气波动……远没有她培养皿里那几株半死不活的清心兰来得真实和紧迫。
她关掉闹钟,指尖在屏幕上习惯性地向左一滑,点开了另一个几乎永远不会主动弹窗,但被她特别关注的APP——“灵科院环境监测”。
界面是简洁的数据:宿舍区-东七栋-503室环境灵气浓度:2.31标准单位(偏低)聚灵阵运行状态:在线(效率:47%)异常报告:凌晨03:10-04:02,检测到三次不明来源的灵气脉冲,峰值5.88标准单位。
李凡的眉头皱起来了,又是脉冲。
这破二手聚灵阵,自从她搬进来就没消停过,不是效率低下,就是偶尔抽风。
每个月那点可怜的补贴,大半都填了这聚灵阵的灵石消耗,效果却一般般。
她叹了口气,熟练地在异常报告后面勾选了“己知,无需报修”的选项。
实在是报修一次的流程过于繁琐,而且大概率会被后勤那边以“设备老旧,属正常波动”搪塞回来。
她认命地爬起来,趿拉着拖鞋走向盥洗室。
镜子里的女孩,面容清秀,但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几缕不听话的发丝垂在额前。
身上穿的是一件洗得有些发旧的浅蓝色纯棉睡衣,上面印着几个模糊的、像是化学分子式的图案。
刷牙的时候,她能感觉到自来水带着一股像是铁锈又混合了青草的味道。
这是灵科院从青灵山水源地引入的弱灵水,据说长期饮用对身体有微弱的滋养效果,能缓慢改善体质。
水务公司的广告语更是吹得天花乱坠——“每日一杯弱灵水,筑基路上不后悔!”
但她总觉得这味道怪怪的,私下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讨论,大家都笑称这是新时代的修士安慰剂,她自己也只当是新灵历下层出不穷的新型智商税产物之一。
自从50年前,灵气复苏,修仙与科技并行融合,给世界发展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新型骗局与智商税产物,精准地收割着那些既渴望变强又缺乏门路的普通人的钱包。
比如“纳米级符箓贴片”,宣称采用最新纳米技术,将复杂符箓微缩成贴片,贴在身上就能自动吸收灵气、淬炼体魄。
实际上,那层闪着廉价金属光泽的贴纸,除了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的钱包变薄。
李凡的一个远房表哥曾经买过“高频灵波共振仪”,看起来像个高科技头盔,声称能发射特定频率的灵波,与识海共振,大幅提升悟性,助你顿悟。
表哥不信邪,买回来之后,除了被震得头晕眼花、差点把隔夜饭吐出来之外,唯一的悟就是悟出了贪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
这些玩意儿,利用的就是人们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对科技的盲目信任,打着“科学修仙”、“跨越天赋鸿沟”的旗号,行坑蒙拐骗之实。
相比之下,味道有点怪的弱灵水简首算得上是良心产品了,至少它真的含有一丝微不可察的灵气,虽然效果可能还不如你深呼吸十分钟。
洗漱完毕,换上一件灰色的连帽卫衣和牛仔裤,她开始收拾书包。
笔记本电脑、厚厚的实验记录本、几支标注着不同符号的灵能笔、还有一盒自封袋包装的压缩灵食饼干。
对于这个饼干,李凡吐槽过n遍,因为吃起来真的像嚼木头。
但是这个饼干能快速补充体力、恢复精力,早就成为旧历中名为“咖啡”的替代品。
新时代牛马自己会找到新的草料。
当她看到桌角那盆依旧闪着不稳定白光的月光苔时,犹豫了一下。
这东西的状态每次发生变化,似乎都和APP里记录的灵气脉冲出现的时间点能对上。
是巧合吗?
还是这破聚灵阵的波动,真的影响到了它对环境灵气的敏感度?
她决定把它带上。
今天要去实验室尝试一个新的培养方案,或许可以顺便观察一下。
刚背上书包,宿舍门就被“咚咚咚”地敲响了,力道之大,让人怀疑门板能不能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