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与导游

第3章 雁荡山

发表时间: 2025-11-13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温州雁荡山参观游览。

我是大家的导游***,很高兴为大家讲解服务。

在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雁荡山欣赏灵峰夜景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雁荡山景区。

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境内,山水奇秀,位居中国三山五岳、十大名山之列。

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

雁荡山被古人形容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滨海山岳型景区,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峰冈尖海拔1108米,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和龙湫飞瀑被并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山是一座科学名山,它是环太平洋白垩纪时期复活型的破火山,向人类展示了距今1.28亿年到1.08亿年间火山演变的历史。

它的火山岩属于流纹岩,几乎涵盖了所有流纹岩的种类,所以科学家把雁荡山称为“造型地貌博物馆”或“流纹岩天然博物馆”。

雁荡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山。

它的开发始于晋,兴于唐,盛于宋,1500多年来,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早在晋永和年间,阿罗汉诺讵那率三百弟子来雁荡山开辟道场,被誉为雁荡山的“开山祖师”。

宋代是雁荡山最鼎盛时期,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王十朋、梅尧臣等名人纷至沓来。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赞赏雁荡山“天下奇秀”,他对雁荡山进行科学考察后提出的流水侵蚀理论比西欧国家提出早700余年,也让雁荡山成为流水侵蚀学说的诞生地。

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次考察雁荡山,写了两篇游记,准确生动地描绘了雁荡山的风光和地貌。

据不完全统计,描写雁荡山的诗文总数在5000以上,从唐代至近代的摩崖石刻370余处。

唐寅、文徵明、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等都曾来过雁荡山并留下书画作品,这些文化艺术作品都为雁荡山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灵峰夜景。

“灵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销魂”。

灵峰夜景的朦胧美妙不可言,是雁荡山最具特色的景观。

观看灵峰夜景需要几个条件:最佳时间、最佳位置、最佳想象力。

最佳时间是夏天傍晚6:30左右和冬天下午4:30左右,天刚昏暗下来,此时山峰己看不到表面的岩石、草木,只看到山形剪影时最佳。

最佳位置,就是选择特定的位置、特定的角度观看。

最佳想象力就是请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我的讲解提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灵峰夜景的神秘与美妙。

在雁荡山有句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

这句话是灵峰夜景主要景观的总概括,也是我们今晚夜景的线索。

“牛眠灵峰静”请大家抬头仰望左边的山峰:前面的山巅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住着一位非常富有的财主。

财主家中有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玉贞。

小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与玉贞相依为命。

冬天老牛用身子给她御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赶蚊子。

就这样小玉贞与老牛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

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姑娘长得的非常标致。

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到牛棚里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

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老牛驮着姑娘抄小径便跑,可跑到前面的山巅上,却己无路可逃,后面是一批家丁,前面是悬崖峭壁,怎么办呢?这时老牛显灵了,对玉贞说:“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用角送你到月宫去。”

没等姑娘答应,老牛便忍痛把脚往前面岩石上一扣。

只听“轰”的一声,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变成了弯弯的小船,把玉贞送到月宫,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象独角犀牛,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

所以,每当皓月当空的晚上,人们便称它为“犀牛望月”。

“情侣月下恋”明月初上,巍巍的群山弥漫在朦胧的夜色之中,白天的合掌峰变成了情侣峰。

夫妻峰一名出现于60年代。

此名一出,随即得到当地群众和游人的喜爱,便广为流传。

而灵峰,合掌峰等称呼反而不为人提起了。

且看灵峰的主峰,右侧为一个小伙子,他“国”字脸,天庭饱满,眉清目秀。

小伙子身材比较高大,身后背了一个旅行背包。

他刚旅行回来,见到恋人便搂住了她的纤腰。

他久违的恋人有波浪式的披肩长发,一身得体大方的服装,因为身材较小,所以还踮起脚来,双手搂住小伙子的脖子,微微扬起她的脸朝向小伙子的脸部,一个让人心动的动作便在这瞬间发生了。

欣赏完这幅美丽的场景,我们继续今晚的夜景之游!“牧童偷偷看”现在,请大家回头欣赏情侣峰,情侣中间的距离拉开了,像是不好意思似的。

原来,有一位小牧童,正在偷看他们呢?您看,这小家伙身披蓑衣,在脚下垫了一块小石头,身子趴在前方的岩石上,伸长了脖子,双眼紧盯着前方的情侣峰。

而“婆婆羞转脸”中的婆婆到底在哪儿?为什么羞转脸呢?我们不妨向外走,再去找一下原因。

“婆婆羞转脸”白天观看的双笋峰,到了夜里,靠路边的大岩石,酷似一位老婆婆。

后脑勺梳了一个发髻,稀疏的头发,宽额头,高颧骨,瘪嘴巴构成了一位生动逼真的老婆婆形象。

这位年迈的老婆婆为何在这夜里还站在凝碧潭畔呢?原来是,她正在寻找放牧未归的小孙子,当她找到孙子时,却意外地发现孙子在偷看情侣幽会。

一股在心中埋藏了多年的浓情意油然而生。

大家如果要问老公公在哪里,就请随我继续去欣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