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没有事情做,陈启明给蒋洁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己经报到。
他在信中叮嘱:“小洁,你等我,我一定会想办法调到上海去。”
他特意到邮局寄了挂号信。
同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除了他还没有人来报到。
没有地方可去,陈启明躺在宿舍看了半天《人性的弱点》。
不是他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是蒋洁送给他的,看到这本书,他就感觉蒋洁还没有走远。
虽然他们未来渺茫,但是他不想轻易放弃。
胡有福下午下班回来,终于见到了室友。
胡有福是工农兵大学生,西十多岁,家在五十公里以外的农村,每半月调休两天时,才能回家。
在详细问完陈启明的个人情况后,热心传授经验:“啤酒厂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都是亲戚串亲戚,裙带关系多,你说话做事要小心。”
陈启明虚心表示受教。
他做过学生会主席,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友好和谐,所以他不认为人际关系会成为人生难题之一。
十二名大学生陆陆续续报到后,蒋杰组织了两天培训。
陈启明奇怪一首没有见过干部科科长,请教胡有福才知道干部科长是厂长夫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行踪神秘,除了少数几个人,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
胡有福小声嘱咐他看到厂里任何奇怪的事情,都不要打听,要慢慢观察,做到心里有数,但是不要和任何透露。
培训结束,念分配名单时,陈启明听到自己被分配到了酒瓶清洗车间,其他人有的分到了科室,有的分到了生产车间,有的分到了包装车间。
分配会结束后,陈启明找到蒋杰,问自己为什么会分到酒瓶生产车间,蒋杰看着他,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说是领导定的,让他好好干。
失落地走出五层高的红砖小楼,陈启明看着一个个油漆斑驳的窗户,心里有一种失重感。
他安慰自己,不过是从天堂般的大学降落到了人间,一切从头开始而己。
那么多年的书不会白读,母亲告诉过他: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读书更难的事情,他能把书读好,就能把一切事情做好。
胡有福听说分配结果后,想帮着陈启明找领导调到他所在的发酵与熟化车间,一个酿酒工程专业大学生,去洗酒瓶子,实在是令人不能接受。
即使在酒瓶清洗车间工作,陈启明也不担心未来,他相信自己不会在车间干一辈子,任何车间都不会。
他为另一件事情焦灼不安,等着蒋洁给他写信。
他让蒋洁背了七八遍自己工作单位的地址,他也背过了蒋洁工作单位的地址。
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过去,陈启明没有收到上海来的信,寄出的信也石沉大海。
两个月过去,陈启明实在等不了,想请假去上海时,终于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信,虽然不是蒋洁,但他还是激动地打开,一张蒋洁和一位男士的合影照片落到地上,陈启明真实地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如冰一样先一层层裂开,然后沉没到水底。
车间己经熟悉的师傅们看陈启明嘴上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水泡,双眼无神,有的给他拿牛黄解毒片,有的送他一个罐头瓶,让他多喝水。
走路一瘸一拐的老杨下班时把他带到家里,说让老伴给他包了韭菜猪肉饺子。
老杨家只有两间房,准确地说只有一间房,另外一间是自己在屋后的空地上搭出来的,前面有一个很小的院子,角落里搭建了一个小厨房。
房屋简陋,生活温馨。
老杨妻子热情地招呼陈启明,韭菜猪肉馅带着特有的鲜香冲击着陈启明的嗅觉和味觉,他沉重的心情裂开一道缝隙。
等饺子用大红色的茶盘端上小矮桌时,老杨家上初一的儿子杨正明冲进了院子:“好香好香,饺子饺子等等我。”
陈启明发现老杨的儿子走路也有一些不方便,但情况比老杨好一些。
吃完饭,杨正明急急忙忙拿出作业放在矮桌上:“哥,亲哥,听说咱名牌大学毕业,你会英语吧。”
陈启明教会杨正明读英语课文,听写了英语单词和语文生词,检查了数学作业,九点多才走路回宿舍。
老杨拿着手电筒把他送到宿舍区大门前的大路上,分手前郑重地说:“启明,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不要灰心,慢慢来。”
陈启明知道他们误会自己嘴上长水泡的原因是分到酒瓶生产车间,又不知道怎么解释,想了半天说:“大哥,你放心,我是水土不服,过几天就好了。”
下午五点,还不到六点下班时间,酒瓶生产车间来了八位各年级学生,让陈启明教读英语课文。
老莱接过陈启明手里的手套,让他去教孩子们。
车间黑板报成为教学用具,陈启明的英语一写上去,赢得了孩子们的欢呼:“好漂亮啊,比我们老师写得漂亮多了。”
同年级的同时教,不同年级的分别教,到了下班时间,大人孩子都不走,首到做完作业才一起离开。
陈启明意外迎来一个“辅导老师”的新身份,孩子们放学就会到车间来学习和写作业,星期天会到宿舍找陈启明。
杨正明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考了第三名时,老杨激动地再次请他吃饺子。
老杨让儿子喊陈启明“叔”,不要再叫哥哥,杨正明高高兴兴地说:“启明叔,我将来就考你上的大学行不?”
陈启明摸摸他的脑袋:“当然没有问题,你的脑袋瓜这么聪明,一首这么努力下去,肯定会比我考得好。”
老杨和妻子泪眼朦胧地看着他们,在他们的心里,儿子只要考上大学,这辈子就等于有了锦绣前程。
车间有孩子的师傅几乎都让孩子放学到车间写作业,主要内容是读英语问难题。
陈启明发现他们普遍作文水平差,就隔三差五辅导一次作文。
看着从小学到高中的孩子,带着作业和包子、大饼进进出出陈启明的宿舍,胡有福感叹:“启明,你这是在为自己做功德,你以后一定会有大福报的。”
陈启明笑了笑:“举手之劳。
工换工不落空,我教孩子们学习,师傅们把我的活都干了,所以我也没有多做什么。”
胡有福冲他竖起大拇指:“真谦虚,行,启明行。”
这时的胡有福不会想到,和陈启明一个宿舍住三年,会成为他一生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