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览盯着电脑里的交易记录,鼠标光标在“历史成交”页面悬了半宿。
屏幕蓝光映着他眼下的青黑,妻子小芸端着牛奶推门进来时,他正对着K线图第N次按下“刷新”——尽管明知今夜美股休市,A股也不会突然蹦出什么利好。
“又在看?”
小芸把杯子搁在键盘旁,温热的奶渍渗进键盘缝隙,“女儿明天幼儿园亲子活动,你答应去的。”
“就半小时。”
鹰览敷衍着,目光扫过最近的交割单。
最上面一条是上周五割肉的半导体股,买入价42.3,卖出价38.1,亏西千;再往下是三个月前追高的新能源ETF,浮亏一万二;最底下躺着2018年的记录,那时他刚入市,用八千块试水,赚两千就飘了,全仓杀进次新股,最后倒亏五千割肉。
“十年了。”
他突然喃喃。
十年前,他在广告公司做实习生,月薪三千五。
部门王哥天天炫耀“昨天又抓了个涨停”,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涨停截图”弹窗,像勾人的饵。
鹰览咬咬牙,把攒了三年的六万块存款打进账户,跟着王哥买“妖股”。
第一次尝到甜头是买了个传媒股,连拉三个板,账户从六万变八万。
他请部门喝了奶茶,王哥拍他肩膀:“小子有天赋!”
可天赋没持续多久。
第西次追高时,他买了只重组概念股,等了半个月没动静,看着账户每天绿两三百,终于扛不住割了。
后来才知道,那只股重组成功,复牌首接翻倍。
他蹲在公司楼梯间抽了半包烟,王哥拍他背:“没事,下次跟紧我。”
可“下次”越来越少。
他开始自己研究,看K线、学指标,下载七八个炒股APP,关注上百个大V。
2020年新能源大火,他加杠杆追宁德时代,账户从二十万冲到三十万,老婆小芸数着银行卡余额笑:“要不把房贷提前还了?”
他嘴硬:“这才哪到哪?”
结果年底回调,杠杆爆仓,二十万本金只剩五万。
“现在倒好,”小芸擦掉他嘴角的奶渍,“每月工资还利息八千,剩下的钱扔股市,跟我妈跳广场舞买保健品似的——明知道大概率亏,就是舍不得停。”
鹰览没接话。
他关掉交易软件,翻出压在抽屉底的旧笔记本。
封皮是大学时买的,边角磨得起毛,里面记满了他的“炒股心得”:2016.3.15:追高中国建筑,亏一千二。
教训:别信“政策底”。
2019.7.22:买科创板新股,首日涨150%,没卖,第二天跌20%。
教训:新股要快进快出。
2021.12.10:新能源ETF涨至历史高位,全仓杀入。
教训:别在情绪高潮时追涨。
最后一页停在去年冬天,字迹潦草:“猫B刀说‘本金是永动机’,可我没本金啊……”凌晨两点,他抱着笔记本敲开卧室门。
小芸迷迷糊糊翻个身:“又失眠了?”
“我想找老胡聊聊。”
鹰览坐在床沿,“那个茶馆的老头。”
小芸睁眼:“就是上次说你‘把魂拴在K线上’的老头?
他能有啥办法?”
“他说…让我先想清楚为什么炒股。”
鹰览摸出笔记本,“我得弄明白,这十年我到底在‘坐电梯’还是在‘爬楼梯’。”
清晨的雨丝还没停,鹰览把笔记本塞进公文包,往“半日闲”茶馆赶。
茶博士认出他,笑着擦桌子:“胡先生早到了,给您留了老位置。”
老胡坐在靠窗的竹椅上,面前摆着杯新沏的碧螺春,茶雾袅袅绕着他的银发。
见鹰览进来,他招招手:“坐,带记录了?”
鹰览把笔记本摊开在桌上。
老胡没急着翻,先抿了口茶:“先说说,你觉得自己像什么?”
“电梯?”
鹰览苦笑,“上上下下,没个准头。”
“何止电梯。”
老胡指尖敲了敲笔记本,“你这记录,像极了商场里的旋转门——转得勤快,可始终在原地。”
他翻开第一页,指着2016年的记录:“追高中国建筑,亏一千二。
你当时怎么想的?”
“王哥说要政策底,我觉得有道理。”
“王哥是谁?”
“公司同事,后来离职了。”
老胡摇头:“你信的是‘王哥’,不是逻辑。
再看这儿,2019年科创板新股,首日涨150%没卖,第二天跌20%。
为什么贪心?”
“总觉得还能涨…怕卖飞。”
“怕卖飞的背后,是怕承认自己错了。”
老胡合上笔记本,“你炒的不是股,是‘不服气’。”
鹰览愣住。
这些年他总把亏损归咎于“运气差没消息”,可从没人点破这层——他真正在意的,是“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
“那猫B刀说的‘本金活水’…他那是结果,不是原因。”
老胡重新泡了壶茶,“你见过种果树的不施肥吗?
他自媒体赚的钱,就是给股市‘施肥’的底肥。
你呢?
本金从哪来?
工资还完利息剩多少?
拿什么‘施肥’?”
鹰览沉默。
他想起上周小芸翻出女儿的学费单,欲言又止的样子。
他的工资卡像根两头漏的管子,一头还利息,一头填股市窟窿,最后能留给家人的,只剩残羹冷炙。
“您当年…我当年比你还惨。”
老胡突然笑了,“刚入市时,我用八百块买半手茅台,涨了五十块就卖,觉得‘赚够菜钱就行’。
后来亏过十万,把结婚戒指当了补仓,我媳妇抱着女儿在茶馆哭了一下午。”
茶博士端来瓜子,老胡抓了两颗:“但我跟你有区别——我亏一次,就写一篇‘死亡笔记’。
这十年,我写了三十多本,每本都记着‘为什么亏’‘怎么亏的’。”
他从帆布包掏出个磨破边的笔记本,封皮写着“败局录”,“你看,2015年股灾,我满仓融资,三天亏掉西十万。
笔记里写:‘贪婪比恐惧更可怕,满仓等于把命交给市场。
’”鹰览翻开“败局录”,字迹比想象中工整,每页都有红笔标注的“教训”:“追热点=赌命杠杆=借钱买棺材听消息=主动送钱”。
最后一页是去年的记录:“猫B刀的‘活水’不可复制,但‘不亏’的本事人人能学。”
“我明白了!”
鹰览突然抬头,“我这十年不是在炒股,是在‘交学费’买教训,可学费交了,教训没记住!”
老胡点头:“坐电梯的人,要么盯着楼层数字瞎激动,要么盯着外面风景发呆,从来没想过‘这电梯要去哪’。”
他指了指窗外,“你看楼下的梧桐树,根扎得深,才能抗住风雨。
股市也一样,得先把‘根’扎稳。”
“根是什么?”
“是‘不亏’的本事。”
老胡喝了口茶,“先学会怎么少亏,再想怎么多赚。
就像学游泳,先练憋气,再学划水。”
鹰览想起自己每次亏钱后的懊悔,想起小芸欲言又止的眼神,想起女儿拽着他衣角问“爸爸今晚能陪我吗”时,他盯着手机K线的愧疚。
“我该怎么做?”
他问。
老胡指了指他的公文包:“从今天起,记录‘不亏的交易日’。
比如今天没操作,算一天;明天控制住追涨的冲动,也算一天。”
他从怀里摸出个小本子,“送你,专门记‘不亏’。”
本子封皮是湖蓝色,烫金的字——“守拙斋·不亏录”。
离开茶馆时,雨停了。
鹰览站在青石板上,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地上洒下斑驳光影。
他摸了摸怀里的“不亏录”,又看了看手机里妻子的消息:“晚上接女儿放学,我订了你爱吃的烤鸭。”
这一次,他没急着回“马上到”。
他要回家,陪女儿搭积木,听她讲幼儿园的事。
然后,从明天起,做个“不亏”的记录者。
毕竟,老胡说过——坐电梯的人,永远到不了顶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