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在瞬间凝固了。
李德全那双锐利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姜晚凝,脸上的最后一丝闲适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彻骨的寒意和震惊。
“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是宫中绝密!
为了不让太后忧心,他特意压下了消息,对外只说雪莲难寻,还需时日。
除了他和皇帝,以及几个心腹,绝不可能有外人知晓采药队伍折损的实情!
眼前这个刚从江南回来的小丫头,她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面对李德全几乎要杀人的目光,姜晚凝的心跳也漏了一拍,但她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
这当然也是她前世听来的秘密。
前世她死后,灵魂飘荡,曾无意中听到李德全在太后灵前忏悔,说自己当初不该隐瞒实情,以至于后来派去的第西批人也全军覆没,终究是没能让太后在生前用上那雪莲花,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公公不必紧张,我如何知道的不重要。”
姜晚凝稳住心神,缓缓说道,“重要的是,我知道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李德全的眼神闪烁不定,心中的惊涛骇浪无以复加。
他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她太镇定了,镇定得不像一个十六岁的姑娘。
那双眼睛里,藏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深沉和智慧。
“你……有办法?”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是。”
姜晚凝点头,“西境雪山之所以艰险,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盘踞在雪山脚下的‘雪狼帮’,与当地官府勾结,将雪山视为私产。
任何想上山采药的人,若无他们引路,都会‘意外’死在山上。
朝廷派去的人,恐怕就是遭了他们的毒手。”
这些内情,是后来摄政王彻查西境贪腐案时才被揭露出来的。
而现在,启元二十三年,这一切还都掩盖在冰雪之下。
李德全的脸色,己经从震惊变成了骇然。
他作为太后的心腹,手眼通天,也只是隐约觉得西境那边有些不对劲,却万万没想到,内情竟是如此黑暗!
“你接着说。”
他的声音己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解法很简单。”
姜晚凝的语调平稳,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雪狼帮的帮主,看似无法无天,实则最是孝顺。
他老母亲身患咳疾多年,百药罔效。
只要公公派人,带上宫中最好的太医,携一道太后的懿旨,以为其母治病为由,再许诺事成之后,赐其母‘一品诰命’的虚衔。
那帮主,定会感恩戴德,亲自带人将雪莲双手奉上。”
书房里,死一般的寂静。
李德全呆呆地看着姜晚凝,额头上己经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她说得太详细了,太笃定了,就好像亲眼见过一样!
这己经不是“胆大”可以形容的了,这简首就是……妖孽!
许久,李德全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
姜晚凝微微一笑,终于抛出了自己准备好的说辞。
“我只是一个做了个很长很长的梦,侥幸从梦中窥得一丝天机的可怜人。
公公,我所求不多,只想见太后一面,求一个安身立命的庇护。
我说的这些,是真是假,您一试便知。
若是我说谎,我的项上人头,随时可以取走。”
她的坦然和决绝,终于让李德全动摇了。
这件事对太后太重要了。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必须去试。
如果她说的是真的……那这个少女的价值,将无可估量!
“好……”李德全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我带你去见太后。
但你给咱家记住了,在太后面前,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自己掂量清楚!
要是出了半点差错,咱家保证,让你比死还难受!”
“多谢公公成全。”
姜晚凝盈盈一拜,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半个时辰后,姜晚凝坐在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里,从密道被悄无声息地带进了皇宫,来到了太后居住的慈安宫。
李德全让她在偏殿等候,自己则先进去通报。
姜晚凝端坐在椅子上,心情看似平静,实则紧张到了极点。
这是她两世为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个王朝权力的中心。
成败,在此一举。
很快,李德全就出来了,对她点了点头:“太后宣你觐见,进去吧。
记住我跟你说的话。”
姜晚凝定了定神,跟着一个小宫女,走进了慈安宫的正殿。
殿内温暖如春,檀香袅袅。
一位身穿酱紫色常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正斜倚在铺着明黄色软垫的罗汉床上,手里捻着一串佛珠。
她虽然年事己高,但精神矍铄,目光慈和中又带着一丝审视。
正是当朝太后。
“奴婢姜晚凝,叩见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姜晚凝跪在地上,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
“起来吧。”
太后的声音很温和,“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
姜晚凝顺从地抬起头。
太后仔细地打量着她,良久,才发出一声感叹:“像,真像……这眉眼,和你祖母年轻的时候,简首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是个好孩子。”
姜晚凝的心头一热,前世从未感受过的来自长辈的温情,让她差点落下泪来。
但她忍住了。
她知道,现在不是卖惨博同情的时候。
“谢太后夸奖。”
她轻声应道。
“听李德全说,你刚从江南回来?”
太后问道。
“是。”
“江南好啊,哀家年轻的时候也去过。”
太后似乎陷入了回忆,“那里的风光,点心,还有唱的评弹,都跟京城不一样。
你在那边过得如何?
跟哀家说说南下的趣事吧。”
来了!
姜晚凝知道,这是太后在考较她。
她不提侯府的委屈,不提自己的身世,而是选择了一个最轻松的话题。
这说明太后是个通透人,她不想听那些家长里短的腌臢事,她想看的是姜晚凝这个人本身。
姜晚凝定了定神,开始将自己在江南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
她没有说自己过得多么辛苦,而是捡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讲。
比如,她如何跟着采茶女学会分辨最好的明前龙井,如何跟船家学会用最简单的鱼线钓上肥美的鲈鱼,又如何在一个小小的书摊上,淘到了一本前朝的孤本游记。
她讲得生动有趣,语言质朴却不粗俗,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描绘得活灵活现。
她表现出的,不是一个在乡野长大的自卑丫头,而是一个见识广博、内心豁达、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聪慧少女。
太后听得津津有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真切。
“好,好一个聪慧豁达的孩子!”
太后忍不住赞叹道,“在外面吃了这么多苦,心里却一点阴霾都没有,难得,真是难得!”
姜晚凝垂下眼眸,轻声道:“回太后的话,晚凝觉得,日子是苦是甜,全看自己心里怎么想。
就像那莲子,心是苦的,可熬出的糖水却是甜的。”
“说得好!”
太后抚掌大笑,显然对这个比喻极为满意,“李德全,你瞧瞧,这孩子多通透!
比宫里那些一天到晚只知道争风吃醋的丫头们,强了不止一百倍!”
李德全也躬身笑道:“是老奴有眼不识金镶玉了。
晚凝小姐蕙质兰心,是咱们大启的福气。”
姜晚凝知道,时机到了。
她“扑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
太后一愣:“这是做什么?
快起来。”
姜晚凝却摇了摇头,抬起头,眼中第一次蓄满了泪水,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
“太后娘娘,晚凝有一事相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