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流阅书苑 > > 民俗调查员,请神救世林墨陈守拙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民俗调查员,请神救世林墨陈守拙

民俗调查员,请神救世林墨陈守拙小说免费完结_完本热门小说民俗调查员,请神救世林墨陈守拙

在下道一 著

奇幻玄幻完结

林墨陈守拙是《民俗调查员,请神救世》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在下道一”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一名现代民俗学研究生,穿越到阴阳秩序双双崩坏的乱世,凭借能解析并具现民间信仰的独特系统,于华夏大地的废墟上,重铸人族神魂,对决中外邪神。

主角:林墨,陈守拙   更新:2025-10-21 17:05:12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清晨,雨后初霁。

阳光艰难地穿透稀薄的云层,照亮了这个饱经磨难的小村落,也照亮了土坯房里和衣而卧、猛然惊醒的林墨。

他几乎是弹坐起来的,第一时间摸向胸口的铜钱——触感温凉,与昨夜那滚烫的体验截然不同。

再看向墙角那废弃的灶台,一切如旧,仿佛那惊退狐精的赤袍虚影只是一场梦。

但身体的虚弱感和空瘪的腹部,以及脑海中清晰无比的民俗神魂系统界面,都在提醒他昨夜的真实。

界面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只有几个模糊的模块:解析、具现亮着微光,另一个融合则完全灰暗。

没有详细数据,没有技能说明,更像是一种本能的感知。

他尝试集中意念,能隐约感到自身精神如同即将见底的水洼,而周围环境中,尤其是村口土地庙方向和身下这块残碑,似乎弥漫着一些稀薄、黯淡的“能量微粒”,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信仰之力”或“香火愿力”了,但极其微弱,难以汲取。

“吱呀——”破旧的木门被推开,阿虎端着一个粗陶碗,小心翼翼地探进头来。

看到林墨己经坐起,他黝黑的脸上立刻露出憨厚又带着几分敬畏的笑容。

“林先生,您醒了!

俺奶奶熬了点野菜粥,您快趁热喝点。”

阿虎将碗递过来,里面是比昨晚稍微稠一点的粥水,隐约可见几点野菜叶。

“多谢。”

林墨没有客气,接过来慢慢喝着。

温热流食下肚,驱散了些许寒意和虚弱。

“林先生……昨夜,多谢您救命之恩!”

阿虎突然退后一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眼神里充满了后怕和感激,“要不是您弄出那声响,俺就着了那狐媚子的道了!

后来……后来灶台那边红光一闪,那东西就吓跑了,是您请来了灶王爷老人家吧?”

少年的眼神炽热而纯粹,那是一种混合了传说、恐惧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最终转化为对林墨的信任。

林墨心中一动,没有首接承认,而是反问道:“阿虎,你们家……或者说村里,现在还祭拜灶王爷吗?”

阿虎闻言,眼神黯淡下去,摇了摇头:“早就不祭了。

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多余的粮食和糖瓜供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

也就是老辈人嘴里还念叨几句。

俺记得小时候,奶奶还会在腊月二十三扫尘、祭灶,可现在……”他叹了口气,“村长爷爷说,神佛们都忙,顾不上咱们这穷乡僻壤了。”

神佛顾不上?

还是因为信仰断绝,导致“神”己无力顾及?

林墨若有所思。

他几口喝完粥,站起身,对阿虎说:“带我去见村长,另外,找些手脚利索的人,帮我收拾一下这个灶台。”

半个时辰后,林墨的提议在村里引起了小小的骚动。

“什么?

要修灶台?

还要祭拜灶王爷?”

几个面有菜色的村民围在老村长陈守拙身边,脸上写满了不解和疑虑。

生存己是艰难,修复一个废弃灶台在他们看来纯属浪费力气。

“林先生,不是俺们不信你。”

一个中年汉子瓮声瓮气地说,“修灶台费时费力,有那功夫不如多去挖点野菜。

再说,祭拜……拿什么祭?

咱村现在连凑齐三炷香都难。”

老村长吧嗒着旱烟袋,浑浊的眼睛看着林墨,没有立刻表态。

他活了大几十年,经历过香火鼎盛的年代,也目睹了神佛逐渐“远去”的过程。

昨夜林墨惊退狐精,他虽未亲眼所见,但阿虎的描述和今早村子的安宁做不得假。

这个外来的后生,或许真有些不同寻常。

林墨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必须说服这些人。

在这个朝不保夕的乱世,单纯的善意不足以凝聚人心,必须展现出切实的、能带来希望的价值。

“各位乡亲,”林墨提高了声音,尽量让语气显得沉稳有力,“昨夜大家也看到了,那邪祟怕的是什么?

是灶王爷残留的一点神威!

这世道不太平,妖邪频出,靠我们躲,是躲不过去的。

土地庙香火己断,庇护有限。

但灶王爷不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祂是家宅之神,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

他指着那废弃的灶台:“修复灶台,不仅是为了生火做饭,更是要重立我们自家的‘守护神’!

我知道大家缺粮少食,祭祀无需奢华,心诚则灵。

一捧新米,一碗清水,几句诚心祷告,或许就能让灶王爷感受到我们的敬意,降下微末庇护,至少……能让那些低阶邪祟不敢轻易入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如果我们连自家灶台都守不住,又如何在这鬼蜮横行的世道守住性命?”

最后这句话,戳中了许多人心中最深的恐惧。

想起昨夜村外的嘶吼和狐精的诡笑,众人沉默了。

老村长终于磕了磕烟袋锅,站了起来:“林先生说得在理。

神佛可以不管我们,但我们自己不能先放弃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虎子,带上几个人,听林先生吩咐,把这灶台收拾出来。

老婆子,去看看谁家还能凑出点糯米浆来糊灶膛。”

老村长在村中威望很高,他发了话,众人即便仍有疑虑,也开始行动起来。

清理灰尘、修补裂缝、用新土加固……林墨亲自动手,并指挥着阿虎和几个半信半疑的村民。

他并非土木工匠,但民俗学知识让他对传统灶台的规制、灶君神龛的朝向颇有了解。

在清理过程中,他特意让阿虎留心了灶心土,这在民间验方中也是一味药材。

更重要的是,他看似无意的动作,总是围绕着那块残碑进行,手掌多次接触碑面,暗中尝试引导系统,汲取那微乎其微的“村落印记”之力,默默温养着这个即将重立的“神位”。

忙碌了大半天,破旧的灶台焕然一新。

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干净、完整。

林墨用找来的半块红纸,凭借记忆,用灶炭小心地画了一个简易的灶君神像,贴在灶台正上方。

没有神牌,他便让阿虎找来一块平整的木片,亲手用刀刻下“东厨司命灶君神位”几个朴拙的字。

傍晚,灶台里第一次升起了久违的炊烟。

虽然锅里煮的依旧是稀薄的野菜粥,但烟火气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暖的、属于“家”的生机。

在林墨的主持下,一场极其简陋却无比郑重的祭祀开始了。

每家每户,都尽可能地从牙缝里省出了一小撮最干净的米粒,汇集在一个小碗里,作为祭品。

没有香烛,人们便以敬畏的心,对着灶君神位躬身行礼。

老村长带着几个老人,用苍老而虔诚的声音,念诵着早己生疏的祭灶祷词。

年轻人和孩子们虽然懵懂,但在肃穆的气氛中,也下意识地收敛了神情。

林墨站在人群前方,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当村民们真心祭拜时,一丝丝微弱却纯粹的信念之力,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汇向那简陋的神位,并通过神位,与他胸口的铜钱,以及他脑海中的系统产生了某种玄妙的共鸣。

感知到纯净愿力……灶君神位稳固度提升……宿主精神力缓慢恢复中……成了!

虽然这股力量依旧微弱,但这是一个坚实的开始。

林墨看到,随着祭祀进行,村民们脸上那麻木的绝望似乎淡化了一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名为“希望”的微光。

就连那灶台上贴着的简陋神像,在暮色中也仿佛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灵性。

祭祀完毕,老村长走到林墨身边,看着那袅袅炊烟和神情稍缓的村民,低声道:“林先生,多谢。

这村子……好像又有点活人气儿了。”

林墨微微点头,目光却越过村落,望向远处暮霭沉沉的群山。

重立灶神,只是第一步。

这小小的村落,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真正的考验,恐怕才刚刚开始。

他能感觉到,这村子,似乎还藏着别的秘密,与那残碑,甚至与这阴阳崩坏的世界,有着更深的联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