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流阅书苑 > > 镜花嫡骨(珩月挽月)最新好看小说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镜花嫡骨珩月挽月

镜花嫡骨(珩月挽月)最新好看小说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镜花嫡骨珩月挽月

果果清香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小说《镜花嫡骨》,大神“果果清香”将珩月挽月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大胤王朝的深宫里,嫡三公主赵珩月自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唯独解不开母妃宸妃半年前“病逝”的疑团。直到母妃忌日当天,她触碰那支温润的白玉簪,竟意外觉醒“触物见影”的异能——破碎的残影中,是母妃窒息挣扎的模样,与宫廷记载的“安详辞世”判若两人。 这方宫墙之内,亲情从来都是裹着蜜糖的刀锋。冷漠多疑的父皇讳莫如深,温和疏离的太子兄长似藏隐情,桀骜纯粹的靖王弟弟为她涉险,表面慈爱的太后祖母眼底藏寒,还有虎视眈眈的庶长公主,步步紧逼。她依赖的家人,个个都背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她眷恋的家庭,竟是阴谋交织的漩涡。 更令她心惊的是,这“残影”并非绝对真实——权力者可借秘术篡改记忆载体,让真相沉于迷雾。她凭异能抽丝剥茧,却发现母妃之死牵扯着镜影族血脉、玉玺秘道与尘封百年的皇室契约,而自己的身世,早已是这场权力游戏中最关键的棋子。 从娇憨公主到权谋棋手,赵珩月在真假残影间挣扎,于手足离心、朝堂暗涌中前行。她与生死闺蜜相互扶持,在亲情与真相的抉择中成长,最终揭开层层伪装,让骨血归心,让正义昭彰。这是一场关于爱与背叛、守护与觉醒的深宫迷局,也是一位公主在不完美的家庭中,寻得自我与救赎的征途。

主角:珩月,挽月   更新:2025-11-02 18:23:3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长信宫的檐角挂着一串银铃,风过之时,铃声清泠,却驱不散殿内沉沉的檀香与死寂。

今日是宸妃苏氏的半年忌辰,大胤王朝最受宠的嫡三公主赵珩月,己经在母妃的灵位前跪了三个时辰。

她身着一袭素白缟衣,乌发仅用一根羊脂玉簪绾起,簪身雕着缠枝莲纹,是母妃生前最爱的样式。

半年前母妃“病逝”的消息传来时,这根玉簪正插在她的发间,如今触手仍带着温润的凉意,却再无当年被母妃指尖摩挲的温度。

珩月的指尖轻轻划过玉簪的纹路,眼眶泛红,却始终没让眼泪落下。

她今年十七岁,自小在母妃的溺爱与父皇的纵容中长大,性子娇俏却不骄纵,眉眼间带着江南女子的柔婉,眼底却藏着几分不谙世事的澄澈。

可自从母妃离世,那份澄澈里便多了些化不开的郁结。

“公主,地上凉,您己经跪了许久,该起身歇歇了。”

贴身侍女挽月捧着一件素色披风,声音低柔得近乎哀求。

她跟着珩月多年,最清楚这位公主对宸妃的依赖,也最心疼她这半年来的憔悴。

珩月缓缓抬起头,睫毛上沾着细碎的湿意,却摇了摇头:“再等等,母妃以前总说,忌辰之日,心诚则灵。

她会不会……会不会回来看看我?”

这话问得天真,却让挽月鼻尖一酸。

宫里人都知道,宸妃是病逝的,缠绵病榻月余,最终在凝香苑安详辞世。

可挽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母妃病重期间,她虽被调离身边,却依稀记得宸妃气色尚佳,甚至还叮嘱她要好好照顾公主,怎么会突然就油尽灯枯了?

只是这话,她万万不敢对公主提起。

珩月没有等到母妃的“魂魄”,却在指尖再次用力攥住玉簪时,突然感到一阵尖锐的刺痛。

那痛感并非来自簪子的棱角,而是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顺着指尖钻入她的经脉,带着冰冷的寒意,瞬间席卷了她的意识。

眼前的灵位开始模糊,檀香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浓郁的、令人窒息的药味。

她像是坠入了一个混沌的梦境,眼前闪过碎片化的画面——昏暗的宫殿里,锦帐低垂,一个熟悉的身影躺在床上,正是她的母妃。

可那身影并非安详沉睡,而是蜷缩着身子,双手死死扼住自己的脖颈,脸上满是痛苦与挣扎,嘴角溢出青黑色的血沫。

她的眼睛圆睁,像是在求救,又像是在控诉,眼神里的绝望让珩月心脏骤停。

“不……不要……”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是母妃的声音,带着破碎的呜咽,“珩月……我的珩月……”画面转瞬即逝,如同被风吹散的烟雾。

珩月猛地回过神,胸口剧烈起伏,冷汗浸湿了后背的缟衣,指尖的玉簪竟被她攥得温热。

灵位依旧在眼前,檀香依旧弥漫,可刚才那窒息的痛苦、母妃挣扎的模样,却真实得仿佛就在刚才发生。

“公主!

您怎么了?

脸色这么难看!”

挽月连忙扶住摇摇欲坠的珩月,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没发烧啊,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珩月怔怔地看着手中的玉簪,缠枝莲纹的凹槽里,似乎还残留着刚才那股冰冷的触感。

她张了张嘴,声音沙哑得不成样子:“挽月,我刚才……看到母妃了。”

“公主,您是思念过度产生幻觉了……”挽月心疼地劝道。

“不是幻觉!”

珩月猛地提高声音,眼底满是惊惶与坚定,“我看到母妃在挣扎,她在喊我的名字,她的嘴角有血!

这不是病逝,母妃不是病逝的!”

她的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长信宫里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挽月脸色骤变,连忙捂住她的嘴,惊慌失措地看向殿外:“公主!

您小声点!

这话可不能乱说!

宸妃娘娘的死因是陛下和太医院共同定论的,传出去会惹祸的!”

珩月用力推开挽月的手,眼神里的澄澈早己被疑虑与恐惧取代:“定论?

可我看到的不是这样!

母妃是被人害死的!

一定是!”

她想起母妃病重期间,父皇虽也时常探望,却总是神色匆匆,话里话外都透着一种疏离;想起太医院的院判每次汇报病情,都支支吾吾,不敢与她对视;想起母妃去世的前一天,她好不容易获准探望,却被太子兄长拦在门外,说母妃需要静养,可那时她分明听到殿内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

诸多疑点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与刚才那破碎的残影交织在一起,让珩月浑身发冷。

她不能接受母妃离世的真相是那样残酷,更不能容忍杀害母妃的人逍遥法外。

“挽月,你帮我个忙。”

珩月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底的惊惶渐渐被一种异样的坚定取代,“母妃生前的贴身侍女青禾,你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吗?

我要找她问清楚。”

挽月面露难色:“青禾姐姐……自从娘娘去世后,就被调到浣衣局了,后来听说……听说被遣送出宫了,具体去了哪里,没人知道。”

“遣送出宫?”

珩月眉头紧锁,“母妃待青禾如同亲姐妹,她怎么会轻易被遣送出宫?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她站起身,素白的缟衣在身后划过一道弧线,原本娇柔的身影此刻竟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韧劲。

她握紧手中的玉簪,那温润的触感仿佛成了她唯一的支撑:“我要去找父皇。”

挽月连忙拉住她:“公主!

陛下今日在御书房处理政务,而且……而且陛下最不喜人提及宸妃娘娘的死因,您这时候去,怕是会触怒陛下啊!”

“我不怕。”

珩月摇了摇头,眼神异常明亮,“母妃死得不明不白,我身为她的女儿,不能坐视不管。

就算父皇会生气,我也要问个清楚。”

她挣脱挽月的手,快步走出长信宫。

宫道两旁的梧桐叶早己泛黄,被风吹得簌簌落下,如同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她沿着熟悉的宫道走向御书房,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重,却又异常坚定。

御书房外,侍卫见是三公主驾到,连忙躬身行礼,却在她想要进去时拦住了她:“公主殿下,陛下正在与丞相议事,吩咐过任何人不得打扰。”

“我有要事求见父皇,关乎母妃的清白,耽误不得!”

珩月语气急切,伸手便要往里闯。

就在这时,御书房的门被推开,丞相躬身退了出来,看到珩月,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恭敬行礼。

紧随其后的,是身着明黄色龙袍的大胤皇帝赵显。

赵显年近西十,面容威严,眼神深邃,不怒自威。

他看到门口的珩月,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被冷漠取代:“珩月?

你不在长信宫守灵,来这里做什么?”

珩月连忙跪下,双手捧着那支羊脂玉簪,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恳请父皇告知。

母妃的死因,真的是病逝吗?”

赵显的目光落在玉簪上,眼神闪烁了一下,语气却依旧冰冷:“太医院早己定论,宸妃是因病离世,你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因为儿臣刚才触碰母妃的玉簪,看到了……看到了母妃挣扎的样子,她像是被人害死的!”

珩月抬起头,眼底满是恳求与疑惑,“父皇,儿臣知道这话荒唐,可那画面太过真实,青禾姐姐也被无故遣送出宫,这里面一定有蹊跷,求父皇彻查!”

赵显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周身的气压陡然降低:“一派胡言!

不过是思念过度产生的幻觉,也敢拿来扰乱朝政!

宸妃的后事早己尘埃落定,再敢妄议,休怪朕不客气!”

他的声音严厉,带着帝王的威压,让珩月忍不住瑟缩了一下。

可一想到母妃挣扎的模样,她便鼓起勇气反驳:“不是幻觉!

父皇,儿臣没有说谎!

求您相信我,彻查此事,还母妃一个公道!”

“够了!”

赵显厉声打断她,眼神里满是不耐与疏离,“看来你是守灵守糊涂了,竟说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

即日起,禁足东宫,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踏出宫门半步!”

说完,他不再看珩月一眼,转身走进御书房,厚重的宫门在她面前缓缓关上,隔绝了她最后的希望。

珩月跪在冰冷的地面上,浑身冰凉。

父皇的冷漠、严厉,还有他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慌乱,都让她更加确定,母妃的死绝不是简单的病逝。

就在这时,一双黑色云纹锦靴停在她面前。

珩月抬起头,看到太子赵珩瑾正站在她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妹妹,起来吧。”

赵珩瑾伸出手,声音温润如玉,“父皇也是一时动怒,你不该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逆鳞。”

珩月没有起身,只是怔怔地看着他:“太子哥哥,你告诉我,母妃真的是病逝的吗?

你那天拦着我,不让我见母妃,是不是因为……因为母妃那时候己经出事了?”

赵珩瑾的手顿了一下,随即轻轻扶起她,语气依旧温和:“妹妹,别胡思乱想。

母妃病重期间,确实不宜见人,父皇也是怕你伤心。

至于你说的幻觉,许是这半年来太过劳累,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他的话滴水不漏,可珩月却注意到,他在提及“母妃病重”时,眼神微微闪烁,手指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玉佩。

那细微的动作,让她心中的疑虑更甚。

赵珩瑾似乎察觉到了她的怀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好了,我送你回东宫吧。

禁足期间,好好照顾自己,别让我和父皇担心。”

珩月没有拒绝,任由他扶着自己起身。

走在回东宫的路上,她看着太子兄长温和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

这位嫡长兄,自小对她疼爱有加,可在母妃的死因上,他似乎也藏着秘密。

回到东宫,珩月屏退了所有宫人,独自坐在窗前,手中依旧紧握着那支羊脂玉簪。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玉簪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却照不进那缠绕在她心头的迷雾。

她再次轻轻触碰玉簪,这一次,没有再出现那恐怖的残影,只有一片冰凉的温润。

可她知道,刚才看到的一切绝不是幻觉。

母妃的死,青禾的失踪,父皇的冷漠,太子的隐瞒,这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紧紧包裹。

而她手中的这支玉簪,便是解开这张网的第一个线索。

珩月深吸一口气,眼底的迷茫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知道,深宫之中,危机西伏,想要查明真相,就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步步为营。

从今日起,她不再是那个只知依赖亲情的娇憨公主。

她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撕开宫廷的伪装,找出杀害母妃的真凶,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窗外的风渐渐大了,卷起满地落叶,东宫的烛火摇曳,映照着少女坚定的眼眸。

一场围绕着亲情、秘密与权力的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