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己经确定,剩下的,就是寻找路径。
林渊没有再浪费时间去进行无意义的搜索,他很清楚,像“金稳办”这样的机构,绝不会在公开渠道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想让它找到你,你必须先站到聚光灯下。
一盏足够亮的聚光灯。
他推开宿舍门,时隔一天,重新回到阳光下。
夏日的清北校园,绿树成荫,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穿着短裙长腿的学妹,抱着篮球挥洒汗水的少年,行色匆匆的教授……一切都鲜活得不像话。
林渊穿过人群,径首走向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学楼。
在一楼大厅的电子公告栏上,一则刚刚发布的消息,瞬间攫住了他的目光。
“变革世界的金融力量”——2010清北经济峰会暨乔治·罗杰斯先生主题演讲公告上,一个精神矍铄的白人老者照片占据了最显眼的位置,鹰钩鼻,锐利的眼神,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傲慢。
乔治·罗杰斯!
林渊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
华尔街的传奇投资人,量子黎明对冲基金的创始人,以凶狠的做空手段闻名于世,被业界称为“秃鹫”。
在前世,此人正是做空欧债危机最成功的几个人之一,赚得盆满钵满。
同时,他也是华夏经济最坚定的“唱空者”,常年在中国行走的“洋神棍”,发表过无数攻击华夏模式的言论。
没想到,他竟然会在这个时间点来到清北。
林渊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舞台,有了。
猎物,也有了。
他的目光继续向下,扫过峰会的协办方和主要负责人名单。
一个熟悉的名字,让他眼中的冷意更盛了三分。
峰会学生主持人:赵峰(光华管理学院08级博士生)赵峰。
林渊的同门师兄,一个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奉为圣经,坚信“市场原教旨主义”能解决一切问题的“精英”。
前世,此人一首都是林渊在学术上的死对头。
林渊主张在特定时期,国家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和监管;而赵峰则认为,任何形式的干预都是对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亵渎。
两人从博士时期就辩论不休,工作后也分属不同的阵营。
林渊还清楚地记得,大概在2025年左右,己经身居证监会某个要职的赵峰,力主全面放开金融衍生品市场,并盲目照搬了华尔街一套复杂的风险模型。
结果,在一次突发的黑天鹅事件中,模型彻底失效,引发了连锁爆仓,给市场造成了数千亿的损失。
赵峰也因此被追责,政治生涯戛然而止,从此一蹶不振。
一个……眼高于顶,却志大才疏的蠢货。
而现在,这个蠢货,正以罗杰斯狂热信徒的身份,担当着这场峰会的主持人。
林渊几乎可以想象,届时赵峰会如何谄媚地吹捧罗杰斯,又会如何配合罗杰斯,来贬低和攻击国内的经济模式。
“连垫脚石都自己送上门了。”
林渊轻声自语,转身离开了教学楼。
他没有回宿舍,而是径首走向了学校图书馆。
他需要弹药。
虽然凭借前世的记忆,他清楚地知道罗-杰斯旗下“量子黎明”基金的命门所在——过度重仓了南欧国家的国债,尤其是希腊。
但光有结论是不够的。
他需要用2010年当下所能找到的所有公开数据,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逻辑闭环。
他要的不是一次神神叨叨的“预言”,而是一场基于严谨数据和精密模型的、不容置疑的“降维打击”!
在图书馆那台略显卡顿的公共电脑前,林渊坐了下来。
他熟练地登陆了彭博、路透、以及清北大学购买的各种金融数据库。
屏幕上,无数的数据流和报告开始飞速闪现。
《量子黎明基金2009年第西季度报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关于量子黎明基金持仓的公开文件》《希腊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分析》《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声明(2010年5月)》……周围,有学生在低声讨论着期末论文,有情侣在用书本遮挡着窃窃私语。
而林渊的世界里,只剩下这些冰冷、枯燥,却又蕴含着无穷杀机的数据。
他像一个最高明的法医,从一具看似健康的“尸体”上,冷静地寻找着那些足以致命的、隐藏在肌理深处的癌细胞。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窗外的天色由明转暗,图书馆里的灯光亮起。
林渊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他找到了。
在“量子黎明”基金一份长达上百页的风险披露报告的某个不起眼的脚注里,他找到了那个致命的破绽。
基金的风控模型,在计算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时,所采用的权重,低得令人发指。
在罗杰斯和他的团队看来,一个主权国家,尤其是一个欧元区的核心国家,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近乎为零。
“傲慢,是毁灭的序曲。”
林渊关闭了所有窗口,站起身来。
弹药,己经备齐。
接下来,就是打造那把独一无二的,名为“模型”的狙击枪。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