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刑事审判庭内,空调的嗡鸣声掩盖不住旁听席上的窃窃私语。
十七岁的萧泯尘站在被告席上,瘦高的身影被宽大的囚服衬得更加单薄。
他低着头,略长的刘海垂下来,遮住了眼睛,只露出线条分明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
"被告人萧泯尘,现年17岁,滨海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学生,被控于2023年5月18日下午4点至5点间,在学校后巷蓄意谋杀同班同学陈志远..."法官的声音在肃穆的法庭内回荡。
旁听席第三排,姜诗筠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落在那个少年身上。
她从政法大学毕业,现在在知名律所工作,今天本着闲来无事看看热闹,却被这起少年杀人案吸引了注意力。
作为刑法专业的高材生,她对这类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格外敏感。
"死者身中三刀,致命伤为颈动脉破裂。
凶器水果刀上发现了被告人的指纹,且有目击证人看到被告人与死者发生激烈争执..."检察官王明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每说一句,旁听席上就传来一阵抽气声。
姜诗筠注意到,当提到"指纹"时,萧泯尘的手指微微颤动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这个细节引起了她的兴趣——大多数十七岁少年面对谋杀指控时,要么崩溃大哭,要么愤怒辩解,而这个男孩却异常冷静。
"被告与死者长期不和,据同学证言,被告曾多次公开表示对死者的厌恶,具有明确作案动机..."萧泯尘突然抬起头,姜诗筠这才看清他的全貌——苍白的皮肤,深邃的眼窝,一双黑曜石般的眼睛透着与年龄不符的锐利。
"反对,法官大人。
"少年的声音出奇地沉稳,"检察官在将未经证实的校园矛盾首接等同于杀人动机,这是典型的动机推定错误。
"法庭一片哗然。
法官敲了敲法槌:"反对有效。
检察官请注意陈述方式。
"姜诗筠微微睁大眼睛。
一个高中生能准确使用法律术语提出有效反对,这太不寻常了。
王明检察官脸色微变,但很快调整过来:"那么让我们看看物证。
这把水果刀上的指纹经鉴定确认为被告所留,且刀柄上检测出被告和死者的DNA混合样本。
"萧泯尘的嘴角扯出一个几不可见的冷笑:"请问检察官,这把刀是从哪里找到的?
""在案发现场二十米外的垃圾桶内。
""那么,取证时是否有全程录像?
搜查程序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
"萧泯尘的问题像刀子一样锋利。
王明明显愣了一下:"这个...取证是由辖区派出所民警完成的...""也就是说,没有搜查证,也没有录像。
"萧泯尘转向法官,"法官大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非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这把刀的取证程序违法,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姜诗筠几乎要为他喝彩。
这个少年对法律条文的熟悉程度令人震惊,而且抓住了警方取证程序的关键漏洞。
法庭再次骚动起来。
法官皱眉翻阅案卷:"辩方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
检察官,你们是否有补充说明?
"王明额头渗出细汗:"法官大人,即使排除凶器,我们还有目击证人...""你说的是张浩同学吧?
"萧泯尘打断道,"他在第一次询问时说看到一个穿黑衣服的人,三天后却突然改口说看清了我的脸。
这种前后矛盾的证言可信度存疑。
"姜诗筠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这个案子比她想象的复杂得多——证据链条脆弱,证人证言可疑,而被告的表现更是反常。
作为一个法律人,她的职业敏感被彻底激发了。
休庭时,姜诗筠在法院走廊拦住了被法警押送的萧泯尘。
"等一下!
"她亮出律师证,"我是磐远律师事务所的姜诗筠,想和被告简单交流。
"法警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这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年轻女性,终于点头:"五分钟。
"萧泯尘警惕地打量着姜诗筠:"我不认识你。
""我刚听完庭审。
"姜诗筠首视他的眼睛,"你对法律的了解不像一个高中生。
""图书馆有很多法律书籍,只要愿意读。
"萧泯尘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而且...当你有个动不动就挥拳头的父亲时,了解法律或许能保护自己。
"抬眸间,眼里却有的是自嘲和落寞。
姜诗筠心头一震。
家庭暴力,这或许能解释他异常早熟的表现。
"我相信你没杀人。
"她突然说。
萧泯尘的眼睛闪过一丝波动,随即又恢复平静:"为什么?
因为我在法庭上表现得很聪明?
聪明人杀人更隐蔽?
""不,因为真正的凶手不会那么在意取证程序是否合法。
"姜诗筠靠近一步,"让我帮你。
免费的法律援助。
"看着眼前女人明亮的眼眸,少年沉默了很久,久到法警开始不耐烦地看表。
"明天下午三点,看守所会见室。
"他终于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会告诉你真相...如果你敢听的话。
"姜诗筠望着他被带走的背影,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这个案子背后,显然隐藏着比她想象中更深的秘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