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流阅书苑!手机版

流阅书苑 > 穿越重生 > 刘婕妤事件

刘婕妤事件

小雅看风景 著

穿越重生连载

穿越重生《刘婕妤事件》是作者“小雅看风景”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王黼刘婕妤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第一夜惊变元祐七年冬月十汴京的雪下得坤宁宫的琉璃瓦覆着薄檐角铜铃在风里碎像谁在暗处抽孟氏倚在鎏金暖炕手炉里的银霜炭烧得正可她指尖仍是凉五年前高太后垂帘她以洺州孟氏女之身入主中那时殿中总飘着安息哲宗赵煦会握着她的手教描说“皇后写的簪花小比翰林院的学士还齐整”。可如哲宗已近三年不踏足坤宁连她递上的冬都只由宫人道一声“陛下知道了”。“...

主角:王黼,刘婕妤   更新:2025-10-18 09:29:3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深夜惊变元祐七年冬月十五,汴京的雪下得急。坤宁宫的琉璃瓦覆着薄雪,

檐角铜铃在风里碎响,像谁在暗处抽噎。孟氏倚在鎏金暖炕边,手炉里的银霜炭烧得正旺,

可她指尖仍是凉的。五年前高太后垂帘时,她以洺州孟氏女之身入主中宫,

那时殿中总飘着安息香,哲宗赵煦会握着她的手教描红,说“皇后写的簪花小楷,

比翰林院的学士还齐整”。可如今,哲宗已近三年不踏足坤宁宫,连她递上的冬衣,

都只由宫人道一声“陛下知道了”。“娘娘,”掌事宫女碧桃捧着鎏金托盘进来,

“刘婕妤宫里的人来传话,说婕妤娘娘请娘娘过去说话。”孟氏眉心微蹙。

刘婕妤入侍不过两年,仗着哲宗新宠,早把后宫搅得鸡飞狗跳。上月在景阳宫赏梅,

她故意将孟氏最爱的绿萼梅全移去自己宫里,还说“中宫娘娘爱清净,

这等艳花放着也是辜负”。“就说本宫染了风寒,改日再叙。”孟氏将手炉往暖炕里推了推。

碧桃刚转身,殿外忽然传来喧哗。几个内侍打灯笼跑过,灯球晃得窗纸透亮,

有人喊:“刘婕妤娘娘到——”门帘被掀开,寒风卷着雪粒子扑进来。刘婕妤裹着猩红斗篷,

鬓边珍珠簪子乱颤,身后跟着七八个宫女太监,手里提着灯,照得殿中一片惨白。

“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刘婕妤行礼,膝盖却只弯了半寸,“听闻娘娘染病,

臣妾特来送药。”孟氏盯着她腰间那支翡翠鱼袋——那是哲宗上月新赏的,

连她这个皇后都没得过。碧桃早按捺不住,刚要开口,刘婕妤已从袖中抖出个布包,

“啪”地甩在案上。“这是臣妾在坤宁宫后巷捡到的。”她指尖挑开布包,

里面是半块烧焦的木偶,红绳还缠着几缕头发,“形似人形,背上刻着‘哲宗皇帝’四字。

皇后娘娘常说与陛下情深,怎会做这厌胜之事?”殿中死寂。孟氏望着那木偶,

太阳穴突突直跳。她知道刘婕妤在栽赃——这手法和去年她诬陷德妃私通太医如出一辙。

可哲宗最信厌胜之术,当年生母朱太妃有孕时,

就被刘婕妤的前身陈才人用类似手段参过一本。“你……”孟氏刚要说话,

刘婕妤已从袖中摸出帕子掩面,“臣妾不敢冤枉娘娘,只是昨夜梦见陛下在地下哭,

说有人用巫蛊害他……”“放肆!”孟氏拍案而起,“本宫侍君十年,清白可昭日月。

你要构陷,也该寻个由头!”刘婕妤扑通跪下,眼泪大颗大颗砸在金砖上:“皇后娘娘恕罪!

臣妾实在是怕陛下龙体不安啊!若陛下因厌胜获罪,

臣妾便是万死难辞其咎……”外头忽然传来脚步声。哲宗穿着便服,脸色阴沉地跨进来,

身后跟着宦官陈衍。刘婕妤立刻哭得更凶,拽住哲宗衣角:“陛下可算来了!臣妾不敢欺君,

这木偶是皇后宫里的人扔的,臣妾亲眼所见……”孟氏浑身发冷。她望着哲宗,

这个昨日还说“朕近日功课紧,改日陪你去慈孝寺”的男人,此刻眼神像看陌生人。“皇后,

”哲宗声音发涩,“你有何话说?”孟氏想起高太后临终前的叮嘱:“官家亲政后,

你我都要谨慎。”可此刻,她连解释的话都被堵在喉咙里。哲宗挥了挥手,

陈衍立刻带人去坤宁宫搜查。半个时辰后,陈衍捧着个铜盒回来,

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七枚铜钱,一枚刻着“哲”字的小铜人。“回陛下,

坤宁宫暖阁暗格里找到的。”他躬身,“皇后娘娘近年常去佛堂,

许是被奸人钻了空子……”哲宗猛地转身,目光如刀:“你既知本宫不信巫蛊,为何还要做?

”孟氏踉跄后退,撞在妆台镜上。镜中映出她苍白的脸,凤冠歪斜,珠钗散落,

活像个被押赴刑场的囚徒。她忽然想起三天前,

碧桃说看见刘婕妤的贴身宫女在坤宁宫附近徘徊,原是要引她去佛堂,好趁机塞东西进暗格。

“陛下!”她嘶喊,“是刘婕妤陷害!”哲宗闭了闭眼:“送皇后去瑶华宫静修,

没有朕旨意,不许出宫。”刘婕妤跪在地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她望着孟氏被宫人架着拖走,猩红斗篷扫过金砖,像一团烧尽的火。

第二章 瑶华冷月瑶华宫在西角门内,原是太宗时的藏书阁,改作道观后只剩三进院子。

孟氏来的那天,雪还没化,青石板上结着冰碴,两行脚印歪歪扭扭延伸进去。“娘娘,

”碧桃替她裹紧披风,“这宫里连炭都不够,奴婢去求内监房……”“不必。”孟氏驻足,

望着殿门上褪色的“清虚”二字,“高太后在时,常说瑶华宫清净,适合修性。

”她被废为庶人,称“孟氏女”,住在最偏的西院。每日寅时起,跟着老尼姑诵《金刚经》,

午时学做药膳,夜里守着一盏孤灯抄经。瑶华宫的日子像块磨盘,慢慢碾碎她的骄傲。

可她没疯,也没哭。她知道刘婕妤不会放过她——上月在御花园,

她听见两个小宫女说笑:“刘婕妤说了,要让孟氏女在这冷宫里耗到死,

再寻个由头断了她的血脉……”血脉。孟氏摸了摸平坦的小腹。她和哲宗成婚十年,

只在元祐八年生过一个公主,三岁夭折。哲宗为此哭了三日,却没来坤宁宫看她,

反倒是刘婕妤当月就“偶感风寒”,哲宗陪了她半个月。这日黄昏,

老尼姑妙真端来药碗:“孟娘子,该喝药了。”孟氏接过,

喝到一半突然皱眉:“这药里有红花。”妙真慌忙跪下:“是刘婕妤宫里的人送的药,

奴婢……”“知道了。”孟氏倒掉药汁,“往后我的药,你亲自煎。”她不是没反抗过。

曾托人带信给向太后神宗皇后,哲宗嫡母,可向太后只回了一句“静待天时”。

直到那天,她在扫落叶时遇见个穿青衫的书生,

对方蹲下身帮她拾枯枝:“孟娘子可还记得陈州?”陈州。孟氏心头一震。

那是她幼时的封地,当年有个小书童总替她捡风筝,后来成了她的伴读,叫苏颂之。

可苏颂之十年前中了进士,早没了音讯。“苏大人?”她试探。书生抬头,

眼角已有细纹:“下官现任起居舍人,奉命来瑶华宫查档。”他压低声音,

“向太后命我留意宫闱事,若有冤情,可密奏。”孟氏攥紧扫帚。她终于明白,有些光,

即便藏在最深的黑夜里,也会悄悄探出头。第三章 元符惊雷元符三年正月,

哲宗崩于福宁殿。消息传到瑶华宫时,孟氏正在抄《法华经》。墨汁滴在纸上,晕开个墨团。

她盯着那团黑,忽然想起五年前也是这样的冬月,哲宗说要陪她去看灯。“孟娘子!

”碧桃冲进来,手里攥着向太后的懿旨,“官家徽宗赵佶继位,太后召您回宫!

”孟氏手一抖,经卷落地。她想起向太后当日说的话:“哀家记得,你十四岁入宫时,

给哀家磕过头,说‘愿守中宫,不负祖宗’。”原来有些等待,不过是未到时候。回宫那日,

汴京飘着细雪。孟氏乘着青盖车,路过当年被刘婕妤抢去的绿萼梅树,见花已开了满树。

宫人们跪了一路,喊“皇后娘娘”,声音里带着泣音。她住回坤宁宫,

第一件事便是让人去景阳宫搜。在刘婕妤的妆匣底,找出个檀木匣,里面全是诅咒她的符纸,

还有哲宗的旧帕子——帕子上沾着朱砂,画着“孟氏身首异处”的字样。

徽宗在垂拱殿召见她。年轻的皇帝穿着衮龙袍,眼里有几分怯意:“朕听向太后说,

当年是刘婕妤构陷……”“陛下,”孟氏跪下,“臣妾不敢求复位,只求真相大白,

以正宫闱。”徽宗沉默片刻:“朕命御史台彻查,若属实,刘婕妤废为庶人。”三月,

刘婕妤被废,幽禁在启祥宫。消息传到坤宁宫时,孟氏正在给哲宗的灵位上香。

她望着案上哲宗的画像,轻声道:“陛下,这宫里的月亮,终于清了。”可她没料到,

这只是开始。向太后在七月病逝,徽宗亲政后,朝中逐渐形成两派:一派支持孟氏,

以旧党为主;另一派拥立刘婕妤此时已被封为元符皇后,多为新党。更麻烦的是,

孟氏无子,而徽宗已立长子赵桓为太子,有人进言“孟氏虽贤,终是庶人出身,

恐不利储位”。绍兴元年的春寒里,孟氏躺在病榻上。碧桃哭着说:“娘娘,您已是太后了,

该安心……”孟氏望着窗外的玉兰,想起瑶华宫的月光,想起向太后的懿旨,

想起那些在黑暗中替她奔走的人。她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玉玺——那是她复位时,

徽宗亲手递来的“元祐太后”印。“碧桃,”她轻声道,“把我抄的《金刚经》烧些给先帝。

告诉他,这宫里的雪,终于停了。”第四章 风起汴梁绍兴元年的春汛来得急。汴河解冻时,

孟太后正倚在慈宁宫的暖阁里看《东京梦华录》。书页间夹着片干梅,

是碧桃去年从陈州捎来的——当年她在瑶华宫,总盼着能再闻到陈州的梅香。“娘娘,

”掌事太监李福全躬身进来,“枢密院王枢密使求见。”孟氏合上书。王黼?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